前不久,上海一家互聯網公司一名47歲員工從健身房出來后,暈倒猝死,引發了公眾對運動性猝死的討論,心源性猝死是這類猝死的第一因素,占了大概八成。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每年發生的心源性猝死約為54.4萬例。心臟驟停類疾病多是突然發生在醫院之外的公共場所,尤其以公共運動場所、大型交通樞紐(如機場、火車站、地鐵站)、大型活動中心等居多。
“如遇突發情況,在專業急救力量到達之前,第一時間就地自救、互救非常重要,如果在1分鐘內實施心肺復蘇法(CPR),3~5分鐘內使用自動體外除顫器(AED)進行急救,可使心臟驟?;颊呱媛蔬_到50%~70%”,為此,在市兩會期間,九三學社市委提交的書面發言提出,應加強公共場所AED配置和使用培訓。
自動體外除顫器(AED)是一種便攜式現場急救設備,稍加培訓即可操作使用,可供非專業人士搶救猝死者使用,被稱為心臟驟停急救中的“救命神器”,能最大限度挽救心臟驟?;颊?。
在前期調研中,當問及“如有人走路突然倒地,選擇默默走開的顧慮”時,“對自己的技術沒有信心”“擔心需承擔法律責任”是主要的原因。超過六成的受訪者對“熟悉心肺復蘇、AED使用等急救知識”表示不了解、沒聽說或僅有部分了解,接受過相關培訓并能很好使用ADE的不足被調查者的7%。
被調查者中,有近一半人迫切希望能接受正規的急救培訓,沒有接受過急救培訓的原因中,65.7%是因為不知道如何參加培訓,近三成人表示愿意付費學習相關的急救知識和技能,并能接受800~1200元的學費支出。
數據顯示,日本每10萬人大約配有397臺AED,美國規定在步行10分鐘之內必須拿到一臺AED。上海目前每10萬人配備AED數量還不足1臺,在公共場合配備足夠數量的AED,并使公眾了解AED急救常識,在這方面我們做得還遠遠不夠。
九三學社市委建議,應急救治的網絡和體系建設亟待加強,應該發布全市AED分布地圖。一旦突發施救情況,施救人員可以搜尋到就近配有的AED設備,像拿取救火器材一樣方便,及時“滅火”。
另外,還應該加強市區兩級聯動,在5G+互聯網醫療模式助力下,完善AED系統融合開展與醫聯體內、胸痛中心、腦卒中中心、創傷中心的對接,實現實時的事件定位、情況及時的傳報、搶救的實時監控、遠程的專家相關指導等。(上觀新聞 劉雪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