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新技術、新經濟、新形勢對知識產權制度變革提出的挑戰,加快推進知識產權改革發展。”這是中共中央、國務院《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年)》提出的要求。對于正全力打造國際知識產權保護高地的上海來說,聚焦新技術、新經濟等新興產業領域,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機制,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為此,九三學社上海市委將在今年上海兩會上提交相關提案。
新一輪科技革命對現有制度提出挑戰
上海法院系統審理的小i機器人訴蘋果公司侵犯專利權案,由于涉及新技術及國際關系,該案持續9年仍未審結……這只其中的一個典型。其實,近年來涉及新興產業的新型知識產權糾紛層出不窮。九三學社上海市委認為,人工智能、大數據、基因工程、短視頻等新技術的發展都對知識產權現有的法律制度提出了新挑戰和新問題,而知識產權理論研究滯后,相關法律法規不能適應現實需求;知識產權專家學者與新業態新領域創新主體之間互動不足;新一輪科技革命下的知識產權制度變革交叉研究開展不夠。
目前,上海僅有上海大學、華東政法大學等4所高校開設了知識產權學院;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等開設了知識產權專業或方向,但均為依附于其他一級學科下的二級學科或者方向。這些所有開設知識產權專業的高校在課程體系中基本都未設置新興技術領域通識課程。此外,作為企業集聚的產業園區,大多數未設立知識產權調解機構。2019年10月設立的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仲裁與調解上海中心(WIPO上海中心)目前僅能對接調解個別法院的案件,范圍受限。
形成以我為主并引領國際規則的機制
九三學社上海市委在提案中建議,組織新興技術領域的專家學者和知識產權領域的專家學者,開展新一輪科技革命下的知識產權制度變革交叉研究,跟蹤國際最新動態,以保障科技自立自強為底線,加快形成以我為主并引領國際規則的知識產權保護機制,切實解決現實中新業態新領域專利糾紛處理困難的問題。
面向新業態新領域的發展需要,針對性定制新興產業國際化知識產權人才培養方案。鼓勵符合條件的高校和學院積極探索設立知識產權一級學科,加大對相關高校和學院知識產權學科發展的扶持力度,以適應性技術、新經濟、新形勢下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需要。
完善多元化知識產權保護機制,將知識產權保護觸角延伸到產業園區這一基層創新載體中。設立產業園區知識產權糾紛調解中心,面向戰略性新興產業提供糾紛調解服務;在條件成熟的產業園區內設立調解工作站,針對新業態新領域技術發展迅速、更新迭代周期短的特點,解決相關產業“維權難”“周期長”“專業性強”等問題;積極拓寬WIPO上海中心的案件來源和業務范圍,提升涉外知識產權爭議解決能力。(《上海科技報》網站2022年1月13日,作者:姜曉凌 陶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