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一区二区三免费高清,97成人资源,蜜臀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9,一本久久知道综合久久

密碼:

李慶逵


李慶逵(1912年2月12日—2001年2月25日),出生于浙江寧波。土壤學家。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53年加入九三學社。九三學社第六屆中央委員會委員,第七屆中央委員會常委。

李慶逵出生于浙江省寧波市一個商人家庭,祖父是寧波市商會會長,父親在寧波錢莊當一名職員。他的外祖父家是書香門第,外祖父是清朝舉人,大舅父是《商報》主編,三舅父是京師大學堂教授。李慶逵幼年時常住外祖父家,自幼勤奮好學,不僅數學課很好,對文學、歷史、地理也很有興趣。1921年,在外祖父家所在地的慈溪縣慈湖小學畢業后,去父親工作所在地寧波讀書。1925年李慶逵在寧波實效中學初中畢業。高中階段就讀于上海復旦中學高中部,1928年高中畢業,考入復旦大學化學系,1932年畢業,時年20歲。

大學畢業時,李慶逵為自己的前途做了美好的設計,打算從事化學工程。但是,當時的社會 條件,使他這位優秀的大學畢業生很難找到他想做的工作。后來,還是在他的親戚幫助下, 被介紹到中央地質調查所土壤研究室工作。這樣一種改變,竟成就了李慶逵的終身事業。土 壤研究室創立于1930年,著名地質學家、地質調查所所長翁文灝親自兼任該室主任。該室 設有土壤地理和土壤化學兩個學科,李慶逵在土壤化學組做土壤化學分析工作。20世紀30年 代,我國關于土壤學的研究工作還處于初創時期,李慶逵很注意吸收歐美的先進研究方法, 結合我國具體的土壤特性,選擇適宜的土壤化學分析方法,并及時進行總結。早在1937年, 他就編寫出版了我國第一本《土壤分析法》,這本書至今仍有應用價值,是土壤化學工作者 的一部經常參考的工具書。李慶逵很注意把我國的科學研究成果介紹到國外,1943年,他在 美國的《土壤科學》(Soil Science)第55卷第5期上發表了《中國主要土壤的化學特征》(Chemical Characteristic of the Great Soil Groups of China)論文,向國際土壤學界介紹 中國土壤學的研究成果,為中國土壤學的研究在世界上爭得了一席之地。

1944年,李慶逵獲得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的資助赴美留學,就讀于伊利諾大學研究生院,1946年獲農學碩士學位;1948年以《土壤有效養分測定方法的研究》的論文完成博士論文答辯,獲得理學博士學位。同年回國,繼續在中央地質調查所工作,任土壤研究室副主任。中國科學院成立后,在土壤研究室的基礎上,于1953年建立了中國科學院土壤研究所,李慶逵被聘為研究員,并被任命為副所長。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首批學部委員(院士)。

李慶逵是我國土壤植物營養化學的奠基人之一,長期致力于土壤化學分析、土壤植物營養化學及施肥的研究工作。繼1937年出版我國第一本《土壤分析法》之后,1953年又出版了新版本,1958年又一次出版了再版本。此書系統地介紹土壤科學的物理、化學研究方法,總結介紹他本人和國內外學者研究土壤化學的經典方法,是我國土壤科學研究的重要工具書。李慶逵進行科學研究注重我國的實際,注重農業實踐,為農業生產服務。研究土壤、作物營養、肥料三者之間的關系是他最主要的學術思想之一。他對我國土壤中磷、鉀、微量元素的含量、分布、形態、在土壤與作物間的轉化過程及施肥效應等進行了長期、全面、系統的研究。他研究了磷肥品種及其施用方法對小麥、玉米生長的影響;磷灰石的肥效;華南、華中紅壤區,華東黃褐土區和淮北石灰性沖積土區土壤磷素的形態及其轉化;土壤性質和作物習性對于不同品種磷肥肥效的影響;土壤中氮素狀況與磷肥效應的相互關系等。他的這些研究成果對我國南方紅壤區合理施用磷肥及磷肥工業的合理布局和發展提供科學依據,在工農業生產上有重要的應用意義。1964年,在北京科學討論會上,李慶逵宣讀了《土壤磷素性質及磷肥品種對于作物生長的影響》的論文,研究成果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受到與會者高度評價。根據多年眾多方面的研究,他與同事們共同編繪了《中國土壤磷素圖》,對農業生產、工業布局、科研與教學都有參考價值。

為了更好地發掘利用我國磷礦資源,李慶逵與同事們全面研究了我國主要中低品位磷礦的化學性質和化學行為,并進行了作物吸收磷素的研究。研究結果表明,磷礦粉直接施用的肥效與土壤酸度密切相關。李慶逵的一系列研究,顯示磷礦、土壤和作物三個因素都處于最佳狀態時,磷礦粉的效果可以高于過磷酸鈣。20世紀70年代在全國推廣應用磷礦粉面積達1000萬畝/年,使用磷礦粉110萬噸,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1966年,在《科學通報》上發表的《磷礦粉肥效問題的理論基礎》的論文,是他多年進行磷礦粉肥效研究工作的總結。“中國磷礦農業利用研究”獲得1989年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李慶逵結合生產實際,對土壤鉀素和鉀肥的有效施用進行了實地研究。施用化學鉀肥,有效地防止了橡膠樹黃葉病的發生。他發表的《我國紅壤區某些主要土類鉀的含量、狀態以及含鉀礦物的轉化規律》及《從土壤鉀素含量和狀態來看我國鉀肥問題》等論文,推進了我國對土壤鉀素的研究、工業生產和鉀肥的合理施用。

紅壤是熱帶、亞熱帶的代表土壤類型,廣泛分布于長江以南14個省、區,是我國主要的土壤類型。李慶逵帶領廣大科技人員對紅壤的分布、發生、演化過程、利用與改良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研究。1983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李慶逵主編的《中國紅壤》一書,闡述了我國紅壤的分類、物理化學性質、土壤肥力特點、資源狀況、開發利用等概念及其在農、林、牧業發展中的實踐意義,為綜合持續利用紅壤資源提供了極有價值的科學資料。《中國紅壤》一書于1983年獲全國優秀科技圖書獎一等獎。中國紅壤的研究成果分別獲1987年中國科學院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1988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三等獎。

碳酸氫銨是我國化肥的大宗品種,但是由于碳酸氫銨易吸濕結塊,而且氨的揮發損失嚴重,致使氮素的利用率不足30%。經過調查研究,總結群眾在生產實踐中的點滴經驗,李慶逵提出了將粉狀碳酸氫銨加工制成粒狀肥深施的設想,經過嚴格的田間試驗,施用粒狀碳酸氫銨肥比粉狀肥增產稻谷362%—526%,證實了他的設想的實踐意義。他還與南京化學工業公司、金壇縣第二農具廠等單位研制出碳酸氫銨造粒機,裝配在小氮肥廠的肥料出料處,直接生產粒狀碳酸氫銨。大量的田間試驗數據表明,粉肥的氮素利用率為223%,粒肥深施可提高到648%。從糧食增產效果看,每公斤碳酸氫銨粒肥比粉肥可增稻谷19公斤,小麥10公斤,玉米13公斤。1976年,由國家計委、農牧漁業部和中國科學院對這項成果組織了鑒定,將其列為1977年國家推廣項目,至今仍在實施,并推廣尿素造粒深施技術。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天然橡膠園只有24萬畝,年產干膠200噸,遠遠不能滿足國防和經濟建設的需求。當時,資本主義國家對我國實行經濟封鎖。因此,國家決定在我國熱帶、南亞熱帶地區建立天然橡膠生產基地。李慶逵根據磷肥對橡膠樹速生高產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提出在強酸性土壤上種植多年生的橡膠樹時,以磷礦粉做基肥的建議。大量試驗結果證明,種植橡膠樹時,直接以江蘇錦屏磷礦生產的磷礦粉為基肥,其肥效可與過磷酸鈣肥相比擬。通常,施用后的前4年的肥效相當于過磷酸鈣的1/2—2/3,而后4年的肥效則為過磷酸鈣的3倍以上。種植橡膠樹時磷礦粉直接施用的成功,不僅解決了大面積開發天然橡膠園磷肥不足的困難,而且打破了資本主義國家對我國進口天然橡膠的封鎖,同時還開創了有效利用磷礦資源的途徑。此項成果獲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二等獎。隨著橡膠種植事業的發展,幼齡樹的合理施肥成為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為此,1954—1955年,李慶逵和他的同事們在華南熱帶作物科學研究院所屬試驗場及有關生產單位,共同在粵西的茂名、徐聞,廣西的陸川、龍州和海南的那大5個地區進行了幼齡橡膠樹氮磷肥用量和比例的田間試驗。結果表明,在墾區內施用氮磷肥都可以促進幼齡橡膠樹生長,其效果大小因地而異,進而提出了不同墾區的幼齡膠園的施肥原則和技術,促進了橡膠事業的發展。

李慶逵和他的同事們還經常深入橡膠園,并派出人員長期深入基層。對造林后出現的水土流失、膠園管理以及橡膠樹生長不良等問題,提出了許多好的建議和解決辦法。例如,他建議將全面開墾改為等高帶狀開墾;加強落后或荒蕪膠園的撫育管理和合理施肥;防治橡膠樹黃葉病等,從而促進了橡膠種植事業的穩步發展。經過多年的實踐,李慶逵和有關科學家一起,為我國橡膠樹在北緯18°—24°地區內大面積種植成功,做出了卓越貢獻。

李慶逵還熱心于各項社會活動,承擔了許多兼職工作:1956—1987年間歷任中國土壤學會第二至第五屆理事長,中國農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化肥學會副理事長,江蘇省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江蘇省科委副主任;還曾任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會常委、江蘇省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南京市委員會主任委員;先后當選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三、五、七屆代表,1983年任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主任;1978—1983年兼任中國科學院長沙農業現代化所所長,1985—2001年任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名譽所長等職。李慶逵曾3次獲得“江蘇省勞動模范”光榮稱號。

主要論著

1Ching-kwei Li,Sodium Hydroxide as a Substitute for Iodine in Robinso ns Sulfur Dioxide MethodJournal of the Chemical Society Chinese,1933,3: 288~292.

2J梭頗(Thorp)著,李慶逵、李連捷譯,中國之土壤土壤特刊,(乙種),1936(1)。

3李慶逵、鹿篤伊,中國土壤的酸度和碳酸鈣含量,土壤專報,1936(15):1~36。

4李慶逵,對于含碳酸鈣之土壤灼燒減重的研究,土壤專報,1936(15):45~46。

5李慶逵,土壤分析法,土壤特刊(乙種),1937(3)。

6李慶逵,中國各主要土類固定硫酸銨的程度,土壤特刊(乙種),1938(4):27~40。

7Ching-kwei Li,Determining Organic Matter in Paddy Soils,Industrial a nd Engineering Chemistry,AnalEdUSA,1939,11:428~429.

8李慶逵、尚仰震,中國中南部紅壤之磷肥試驗,土壤季刊, 1940,1(1):46~50。

9Ching-kwei Li,Variations in Yield and Composition of the Wheat Plant as Affected by the Time of Applying Phosphatic Fertilizer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Agronomy,1940,32:782~790.

10李慶逵,磷灰巖之肥效試驗,土壤季刊,1941,1(4):48~56。

11李慶逵,磷肥可溶度與玉蜀黍生長之關系,土壤特刊(甲種),1941(4):26~30。

12Ching-kwei Li,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reat Soil Groups of ChinaSoil Science,USA,1943,55:(5),343~351.

13Ching-kwei Li,A Study of Methods of Extrac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the Available Nutrients in Soils,Thesis for the Degree of Doctor of Philosop hy in Agronimy University of Illinois,1948.

14李慶逵,中國土壤代換性鉀之分析結果,科學, 1949,31(6):171~176。

15Ching-kwei Li and Roger HBray,Organic Matter and Nitrogen Contents of Soils as Influenced by Management,Soil Science,USA,1949,68:(3) ,203~212.

16李慶逵,由礬石制造鉀肥之實驗,科學,1950,32:215~216。

17Ching-kwei Li,Exchangeable Potassium in Lateritic Soils of China Derived from Different Parent Materials,For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Siol Science,1950,1:303~304.

18李慶逵,計劃中的中南區紅壤改良試驗,科學通報,1951,10: 1081~1085。

19李慶逵、何金海、胡祖光,海州磷礦石肥效試驗初步報告,土壤學報,1952,2(1):37~42。

20李慶逵、魯如坤,土壤分析法,科學出版社,1953。

21李慶逵、何金海、魯如坤、胡祖光,磷礦石肥效試驗第二次報告,土壤學報,1953,2(3):167~177。

22李慶逵,對于進行磷礦粉肥效試驗的意見,科學通報,1954,11:14。

23Ching-kwei Li,CHHo,RKLu and TKHu,Availability of Rock Phosphate to Plant Growth in Red Earth,Acta Scientia Sinica, 1954,3(1):65~79.

24李慶逵、胡祖光,甘家山試驗場對于磷灰石肥效試驗的第三次報告,土壤學報 ,1956,4(1):43~49。

25Ching-kwei Li,and Shio-ni Chang,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ed Soi ls in China,Report for 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Soil Science, 1956.

26李慶逵,晚近農業化學的進展,科學通報,1957,4:105~109。

27張效年、李慶逵,華南土壤的黏土礦物組成,土壤學報,1958,6(3): 178~192。

28CB佐恩、李慶逵,中國熱帶土壤發生與分類的一些問題,土壤學報, 1958,6(3):193~204。

29李慶逵、石華,廣東、湖南、江西三省及廣西壯族自治區初步土壤區劃,土壤 專報,1959(34):1~39。

30李慶逵,關于紅壤改良的研究,土壤通報,1959,5:3~8。

31李慶逵,從土壤肥力、磷礦粉性質及農業條件看中國磷肥問題,科學通報, 1959,24:820~823。

32李慶逵、王美珠、張效年,我國紅壤區某些主要土類鉀的含量、狀態及含鉀礦 物的轉化規律,土壤學報,1961,9(1~2):22~35。

33Ching-kwei Li,May-chu Wang and Shio-ni Chang,On the Status of Soil Potassium and the Sequence of Transformation of Potassium-Bearing Minerals in Some Important Soil Types in the Red Earth Region of China, Scientia Sinica,1961,10(8):985~997.

34李慶逵、于天仁,我國土壤科學發展中的幾個問題,科學通報,1964,2: 118~126。

35李慶逵,從土壤鉀素含量和狀態看我國鉀肥問題,科學通報,1964,9: 780~785。

36李慶逵、曹翠玉、戎捷,應用放射性磷礦粉進行土壤性質對植物吸收磷素影響 的研究,土壤學報,1964,12(3):330~337。

37李慶逵,磷肥品種、土壤性質和植物磷素營養的相互關系,土壤學報,1966, 14(1):117~122。

38李慶逵,磷礦粉肥效問題的理論基礎,科學通報,1966,2:49~57。

39Ching-kwei Li,The Availability of Phosphorus in Rock Phosphate, Kexue Tongbao,1966,17(2):49~57.

40蔣柏藩、魯如坤、李慶逵,中國土壤磷素養分潛力概圖及其說明,土壤學報, 1979,16(1):17~21。

41李慶逵,土壤條件與植物生長研究的進展情況——土壤條件與植物生長第 十版譯序,科學出版社,1979。

42Ching-kwei Li and Rong-yen Chen,Ammonium Bicarbonate Used as a Nitro gen Fertilizer in China,Fertilizer Research,1980,1:125~136.

43Ching-kwei Li and Sheng-wu Qing,Phosphorus Balance on Paddy Soils Re claimed from the Salinized Waste Land,Northern Jiangsu Proceedings of Symposiu m on Paddy Soil,Science Press,Beijing;Springer-Verlag,1981:805~808.

44李慶逵,三十年來我國化學肥料的產銷情況及其與糧食生產的關系,農業現代 化研究,1982,3:1~5。

45Ching-kwei Li,Present Methods of Fertilization for the Red Soils in South China,Tropical Agriculture Research Series (Japan),1982,No 15:333~340.

46Ru-kun Lu,Bai-fan Jiang and Ching-kwei Li,Phosphorus Management for Submerged Rice Soils,Transactions of the 12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Soi l Science,Symposia Papers 1982,Ⅱ:182~191.

47李慶逵,五十年來我國土壤分析方法的進展——土壤農業化學常規分析方法(代 序),科學出版社,1983。

48李慶逵主編,中國紅壤,科學出版社,1983。

49李慶逵,現代磷肥研究的進展,土壤學進展,1986,2:1~7。

50Ching-kwei Li,Fertilizer Application,Food Production and Changes in Soil Fertility through 30 Years Land Utilization in South China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Red Soils,Science Press,Beijin g;Elsevler,Amsterdam,1986:560~575.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水河县| 江安县| 河西区| 鹤壁市| 内乡县| 安陆市| 岚皋县| 昭苏县| 乐安县| 胶州市| 盱眙县| 镇雄县| 韩城市| 永顺县| 桂林市| 新巴尔虎左旗| 海丰县| 龙口市| 西吉县| 海阳市| 蕉岭县| 循化| 昌吉市| 阆中市| 济源市| 广汉市| 鄂伦春自治旗| 定西市| 甘洛县| 安图县| 崇州市| 横峰县| 博湖县| 天柱县| 北票市| 景德镇市| 陆川县| 南开区| 莆田市| 班玛县| 永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