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一区二区三免费高清,97成人资源,蜜臀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9,一本久久知道综合久久

密碼:

新世紀新階段我國多黨合作事業蓬勃發展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60周年,人民政協成立60周年,也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確立60周年。在以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的堅強領導下,多黨合作制度不斷鞏固和發展。2002年中共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往開來,與時俱進,著眼于堅持走中國特色政治發展道路,推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就堅持和完善多黨合作制度,提出了一系列新理論、新觀點、新舉措,我國多黨合作事業呈現蓬勃發展的局面。

一、多黨合作的地位更加重要

新世紀新階段,中共中央從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戰略高度,不斷加強多黨合作制度建設,多黨合作制度在國家政治社會中的地位更顯重要。

——多黨合作制度化建設進入新階段。2005年和2006年,中共中央相繼頒發了《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建設的意見》、《中共中央關于加強人民政協工作的意見》、《中共中央關于鞏固和壯大新世紀新階段統一戰線的意見》等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文件,就加強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制度建設提出了許多新政策新措施。各地中共黨委按照要求制定了符合本地實際的《實施意見》,陸續出臺配套措施,就政治協商、參政議政、對口聯系等方面作出明確規定。據統計,近4年來,各地共制定各項相關制度措施1229項,多黨合作的制度化建設步入一個新階段。

——多黨合作的影響進一步擴大。2005年10月,國務院新聞辦對外發布《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白皮書,向世界全面描述了中國民主政治建設的內容和狀況;2007年11月,中共十七大剛剛閉幕不久,國務院新聞辦對外發布《中國的政黨制度》白皮書,向世人系統闡述了中國政黨制度的構成要素、發展歷程、基本特征、主要內容、功能價值和發展前景。白皮書的發布,表明了中國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和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決心和信心,擴大了多黨合作制度的影響。

——多黨合作的優越性進一步發揮。中共中央不斷鞏固和發展黨與民主黨派肝膽相照、團結合作的關系,充分發揮了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作用,就國家政治經濟生活中的重大問題同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進行協商,聽取意見建議。2002年以來,中共中央就《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等許多重要文件的征求意見稿,國家機構領導人選、全國政協領導人選,憲法修改以及立法法、反分裂國家法、監督法、物權法等多部法律文件草案,衛生體制改革、教育體制改革等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充分聽取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的意見建議,促進了黨和政府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多黨合作制度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地位日益彰顯。

二、多黨合作的政治基礎更加堅實

十六大以來,中共中央不斷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和諧政黨關系,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黨同民主黨派團結合作的思想政治基礎更加堅實。

——科學發展觀成為多黨合作的重要指導思想。中共中央立足于新世紀新階段我國國情,提出了科學發展觀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一系列治國理政重大戰略思想。按照中共中央的戰略部署,2008年9月開始,各級黨委認真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深刻理解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把握其精神實質。在學習實踐活動中,各級黨委系統回顧和總結多黨合作的歷程和經驗,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對多黨合作發展作出具體部署。各民主黨派形成了《各民主黨派深入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座談會紀要》,科學發展觀已成為統一戰線廣大成員的思想共識,成為指導多黨合作進一步發展的戰略思想。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理論體系成為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政治共識。2007年中共十七大前后,各民主黨派中央研究部署,堅持“自覺、自主、自為”的原則,在各級組織中深入開展以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為主題的政治交接學習教育活動。這次活動采取多種形式,把深化政治交接與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抗震救災等相結合,引導民主黨派廣大成員不斷傳承民主黨派老一代領導人同中國共產黨風雨同舟、患難與共的優良傳統和高尚風范,提高接受共產黨領導、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堅定性。在當前復雜的國際國內環境下,我國在經濟、政治、社會各方面取得了新的輝煌成就,更加堅定了各民主黨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和決心。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已成為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政治共識。

三、政治協商更加規范有序

政治協商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內容,是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中國共產黨著眼國家發展大局,重視加強政治協商的制度建設,同各民主黨派的政治協商更加規范有序。

——政治協商內容不斷充實。中共中央和各級黨委堅持做到就重大問題在決策前和決策執行中同民主黨派進行協商。據統計,從2002年11月至2009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及委托有關部門召開的協商會、座談會、情況通報會達142次,其中胡錦濤總書記主持召開的有37次。自2005年2月至2008年底,各省、區、市中共黨委共召開協商會、座談會、情況通報會1003次。政治協商內容十分廣泛,涉及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對實現黨委和政府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起到了重大作用。

——政治協商程序逐步規范。中共中央和各地黨委堅持把政治協商納入決策程序,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和各省、區、市黨委書記做到親自參加或主持協商會,虛心聽取意見。各地中共黨委還結合本地實際,在實踐中對政治協商的內容、形式、程序予以明確,對議題確定、通知時間、意見轉送、意見辦理等方面作出具體規定。有的地方將中共黨委與民主黨派的政治協商和人民政協的政治協商的形式、內容加以分工,減少重復,提高了政治協商的有效性;有的地方在推進政治協商制度化建設方面形成了定期情況通報會、小范圍談心、雙月座談會、黨委常委與黨外人士聯系交友、參會閱文等制度,豐富了政治協商形式,提高了政治協商水平。

——政治協商成效明顯。政治協商已成為中共中央和各級黨委、政府決策前和決策中的重要環節,成為實現決策科學化民主化的有效途徑。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在政治協商中提出的許多意見建議被采納。據統計,從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各省、區、市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所提意見建議中,共有1112條被中共黨委和政府采納,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四、多黨合作的作用更加顯著

中國共產黨重視同各民主黨派在國家政權中團結合作,支持他們堅持把促進發展作為團結奮斗的第一要務,緊緊圍繞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認真履行參政議政、民主監督職能,積極推進我國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多黨合作在國家政治經濟生活的作用更加顯著。

——支持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在國家政權機關和人民政協中發揮作用。中共中央和各級黨委不斷加大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在人大、政協、政府及司法機關中擔任領導職務的力度。目前,在全國各級人大代表中,有18.7萬名為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在全國各級政協委員中,有37.8萬名為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在政府機關中,致公黨主席萬鋼和無黨派代表人士陳竺分別擔任國務院科技部部長和衛生部部長;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國務院部委辦、直屬局擔任領導職務副職18人;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有副省長、副主席、副市長30人;全國401個市(州、盟、區)人民政府中有362人擔任副市(州、盟、區)長;有36人擔任省級法院副院長和檢察院副檢察長,有213人擔任地市級法院副院長和檢察院副檢察長。在省級高等院校、人民團體、科研院所、國有企業中,共有654名民主黨派成員和無黨派人士擔任領導職務。在國家政權機關和人民政協中擔任領導職務的民主黨派成員和無黨派人士,同中共干部團結合作,積極行使參政議政和民主監督職能。

——開展調研,積極發揮參政議政作用。中共中央大力支持各民主黨派就國家政治、經濟、社會生活中的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重大問題開展考察調研,發揮參政議政作用。近年來,各民主黨派先后就兩岸“三通”、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青藏鐵路沿線發展、國家級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海峽西岸經濟區等問題進行考察調研,向中共中央、國務院及有關方面提出重大書面建議153項,許多意見建議被采納,產生了重要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中共各級黨委創造條件,完善機制,支持民主黨派地方組織圍繞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問題開展考察調研。許多地方建立了“黨委政府出題,統戰部門協調,民主黨派調研,政府部門采納”的工作機制,提高了民主黨派調研成果的轉化效率,有效地發揮了民主黨派的政策咨詢和智力咨詢作用。

——拓寬渠道,注重發揮民主黨派民主監督作用。中共中央和各級黨委努力營造寬松氛圍,不斷拓寬民主監督的渠道,堅持做到每年就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向民主黨派通報情況,聽取意見。不斷加大特約人員工作,全國目前共有各類特約人員1.7萬多名,領域有所擴大,數量不斷增加。一些地方邀請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參與中共黨委和政府開展的有關專項檢查、執法監督工作以及政風行風評議等工作;有的地方中共黨委建立“直通車”制度,民主黨派成員意見建議可直達中共黨委和政府主要領導手中,民主黨派的民主監督作用日益得到重視。

——探索新形式,廣泛開展社會服務工作。中共中央和各地中共黨委支持和鼓勵民主黨派發揮各自特點和優勢,積極開展社會服務工作。各民主黨派圍繞中心,發揮優勢,學習總結畢節試驗區經驗,探索新形式,開辟新領域,廣泛開展招商引資、扶貧幫困、科技興農、醫療服務、捐資助學等社會服務活動,特色明顯,富有成效。據統計,由民主黨派倡導并發起的扶助貧困群體的“溫暖工程”實施14年來,已在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開展公益性培訓,圓滿完成百萬農民工培訓任務。截至2008年12月底,溫暖工程共培訓各類人員527萬人,轉移就業206萬人,資助貧困學生39.9萬人,資助金額約2億多元。這些行動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

五、參政黨建設成效更加明顯

十六大以來,中共中央著眼于提高黨的執政能力,提出執政黨建設與參政黨建設互相促進,以構建和諧政黨關系為主線,以鞏固多黨合作的政治共識為根本,以充分發揮參政黨作用為目的,大力支持和協助各民主黨派加強思想建設、干部隊伍建設、制度建設,參政黨建設取得了新進展。

——支持民主黨派加強思想建設新舉措。各地中共黨委堅持民主黨派“自覺、自主、自為”原則,積極推動民主黨派地方組織認真開展以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主題的政治交接學習教育活動,夯實了多黨合作的思想政治基礎。利用抗震救災、應對金融危機等重大事件契機,及時開展思想教育和引導工作,增強了民主黨派成員為中共黨委和政府分憂解難的自覺性。探索建立政治引導機制、信息反饋等,提高了民主黨派成員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堅定性。

——支持民主黨派加強干部隊伍建設新形式。各地中共黨委注重把參政黨的干部隊伍建設與執政黨干部隊伍同樣重要的位置來抓,創新民主黨派干部培養選拔工作。有的地方建立后備干部培養的規劃,制定了“十百千黨外人物工程”實施意見,著力推進民主黨派后備干部隊伍建設;有的地方加大民主黨派干部掛職鍛煉的力度,建立了黨外干部掛職基地,啟動了“千名黨外干部掛職鍛煉工程”,采取上掛下派、輪崗交流等方式,讓民主黨派干部在實踐中得到鍛煉;有的地方規范培養選拔運作程序,建立了培養選拔黨外干部工作聯系會議制度,確保黨外干部培養選拔工作公正公開。

——為民主黨派辦實事、解難題新突破。近4年來,各地累計為民主黨派解決調研等經費達到137,599萬元。許多地方新建或改建了民主黨派辦公大樓,有的地方為民主黨派機關調整并增加公務員編制,增加領導和非領導職數。這些舉措,為各民主黨派履行職能、發揮作用創造了良好條件,得到民主黨派廣大成員的歡迎和好評。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隆县| 丽水市| 枞阳县| 北流市| 余庆县| 龙江县| 封丘县| 定结县| 凤阳县| 涿鹿县| 武功县| 资阳市| 偃师市| 汉阴县| 琼海市| 眉山市| 万山特区| 军事| 阳谷县| 蒲江县| 海南省| 宣汉县| 高青县| 柘城县| 武鸣县| 永嘉县| 廉江市| 泰和县| 阿合奇县| 渝中区| 炎陵县| 富阳市| 衡阳市| 慈利县| 德钦县| 常宁市| 商河县| 马龙县| 句容市| 辉县市| 灵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