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中共中央統戰部制定了“統一戰線參與畢節試驗區建設近期工作計劃”,其中明確了“以‘同心工程’為品牌,實施‘智力支持、改善民生、生態建設、示范帶動’四大工程”的戰略任務。今年新春伊始,中共中央統戰部制定了2011年統一戰線參與畢節試驗區建設工作計劃,繼續打造“同心”品牌。日前致公黨中央副主席李卓彬結合支持和參與畢節試驗區建設的具體工作,闡述對“同心工程”的體會。
記者:您如何理解“同心工程”內涵?
李卓彬:“同心工程”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綜合性民心工程。“同心工程”及所屬4個子工程,緊扣“開發扶貧、生態建設”的主題,凝聚了統一戰線各成員單位的特色和優勢,十分有利于結合各方力量,團結一致做好下一階段對畢節試驗區的幫扶工作。
“同心工程”是我國多黨合作事業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領域里的具體運用,它深刻體現了中國共產黨與統一戰線各成員單位、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廣大干部與人民群眾同心同德,密切配合,共同建設美好畢節的“同心”精神,既繼承了老一輩革命家的光榮傳統,又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同心工程”也是對“畢節模式”的進一步探索、實踐和拓展,它體現了統一戰線智力、資源、政策和項目的有效整合,更好地推動畢節試驗區的科學發展和民生改善;也有利于更好地將畢節試驗區的建設經驗輻射到西南乃至更多的貧困地區,從而進一步凸顯“畢節模式”的示范帶動作用。
記者:您認為,在實際工作中如何貫徹“同心”精神?
李卓彬:在實際工作中要認真詮釋“同心”,大力拓展“同心”,積極強化“同心”。自參加畢節試驗區建設以來,我們積極發揮特色,緊緊圍繞“民生”問題,開展了多項智力幫扶和各種送溫暖活動,在工作中認真履行并體會“同心”扶貧、“同心”參與試驗區建設的深刻內涵。
一方面,發揮智力優勢,進行科技扶貧,有效帶動困難群眾脫貧致富。
“扶貧先扶智”,2008年,萬鋼主席親自協調聯系國家科技部,幫助試驗區成立了“高寒山區設施農業技術研究與集成示范基地”。此外,我們還廣泛發動專家力量,開展了一系列智力幫扶項目,建立了一套“智力扶貧”的長效機制,加快了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步伐。
其次,匯聚各方力量,開展送溫暖活動,大力強化與困難群眾血濃于水的親情。
開展各種獻愛心的捐贈活動是進一步開展“造血式扶貧”的必要基礎和根本目的。因此,在工作中,我們通過堅持每年春節慰問貧困戶、為畢節優秀高中畢業學生發放獎學金以及實施對畢節貧困學生全免費“青鳥生”培養計劃等方式,在工作中熱情詮釋“同心”的生動內涵。在積極發揮“僑海優勢”,發動海外華人華僑和廣大致公黨黨員積極在畢節試驗區開展辦學、捐建圖書室和衛生院項目的同時,我們也開展了對當地殘疾人士的關愛活動。2004年,在當地一學校增掛了“致公畢節特殊教育學校”校牌,協調20萬資金,為該校建立了致公宿舍樓,并每年資助該校5萬元用于購置教學和學生生活設備。我們還將發動部分組織及致公黨黨員,共同為試驗區發展貢獻愛心。
第三,抓住地方特色,實施生態環保工程,為試驗區發展和群眾生活營造良好的自然環境。
積極幫助試驗區發展生態產業,實現畢節試驗區可持續發展,是參與和支持畢節試驗區建設的重要內容。在工作中,我們認真開展對畢節市自然資源的調研,并結合試驗區特色探討當地經濟環境協調發展的思路,2004年,組織聯系了有關專家對畢節市青場鎮紅巖河3000畝壩地的土質、水、空氣進行了專門檢測,被國家有關部門批準為無公害生產基地,為該鎮的農業生產和農民增收指出了一條科學的發展道路,使得農戶們的蔬菜產品遠銷貴陽、重慶和昆明等地。我們還通過大力引導當地農戶開展沼氣池的修建工作,為當地農業生產、農民增收和環境保護協調發展提供科學指導。
通過多年的努力和奉獻,我們的工作在試驗區得到了不斷的深入和推廣,受到了地方干部群眾的歡迎。試驗區張吉勇專員曾經用“三動”和“三真”表達了他對我們工作的感謝——“動真格、付真心、傾真情”和“深感激動、非常感動、轉化行動”。
記者:在參與“同心工程”中,致公黨中央目前有什么計劃?
李卓彬:去年10月,我們專門在畢節召開了“致公黨中央加強畢節試驗區建設工作會議”,參加會議的代表紛紛表示一定響應號召,以實際行動積極參與到畢節試驗區建設中來。為進一步做好“同心工程”,今年致公黨中央將結合貴州和畢節的實際,圍繞民生,組織開展“保障和改善經濟不發達地區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工作”和“調整藥品管理方式適應科學發展民族醫藥事業”兩項專題調研,力爭通過調研向有關部門反映情況,促進民生工作改善和發展,促進貴州畢節特色產業的發展。同時我們在做好已經申報計劃的基礎上,專門下發通知,要求東部六省三市致公黨組織,結合各自地區的特點和優勢,以“同心工程”已實施的項目為參考,每個省級組織每年為畢節試驗區做一至兩件實事,爭取使致公黨在參與畢節試驗區建設工作中上一個新臺階。(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