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一区二区三免费高清,97成人资源,蜜臀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9,一本久久知道综合久久

密碼:

全國臺聯30年紀事:臺胞之家 溝通之橋 服務兩岸


舉辦第一個臺胞青年夏令營,邀請并推薦臺灣知名演員費翔登上春晚舞臺,第一次組織臺灣少數民族代表團參加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第一次舉辦臺胞社團論壇……自1981年誕生以來,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全國臺聯)風雨兼程,踐行使命,在服務、聯誼、團結鄉親,促進兩岸關系發展方面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融通兩岸 服務奉獻

2006年9月12日,臺灣光復致敬團成員的后人們終于得償所愿,他們在黃帝陵祭拜了祖先,同時“臺灣光復致敬團祭黃帝陵文碑”也終于豎立在黃帝陵前。在完成60年的夙愿的這一刻,他們特別感念全國臺聯的鼎力相助和周到服務。

事情還得從頭說起。1945年,抗戰勝利,臺灣光復。為了告慰祖先,認祖歸宗,1946年,臺灣同胞自發組織了由15位社會賢達組成的臺灣光復致敬團,在臺灣文化協會負責人林獻堂的帶領下,跨越海峽,來到大陸,欲去陜西黃陵拜謁。無奈天公不作美,大雨不斷,交通不便,致敬團團員們最終未能到達黃陵,僅在200里開外的耀縣遙祭了祖先,并帶著遺憾返回了臺灣。此后,由于歷史原因,兩岸云水阻絕,重返黃陵祭拜祖先成了遙不可及的夢想。光陰荏苒,白駒過隙,一晃60年過去。2006年,當年臺灣光復致敬團成員林憲再一次發起回大陸拜謁黃陵的行動,此時,臺灣光復致敬團成員大多已經凋零,呼應他的多是當年臺灣光復致敬團成員的后人們。

于是他們托人找到了全國臺聯,表示想回大陸拜謁黃陵,告慰前人,同時還希望在黃陵為先輩認祖的事跡立一座碑。謁陵之事好辦,立碑之事難做,黃陵屬于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要在這里立碑,勢必要費一番周章。但是,面對臺胞熱切的眼光,全國臺聯毫不猶豫承擔起此項艱巨的任務,在接下來的40多天時間里,北京、西安、臺灣之間的長途電話此起彼伏,臺聯和相關單位的工作人員奔走各處、全力以赴。在有關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終于按時達成使命。“臺灣光復致敬團祭黃帝陵文碑”,也是繼香港、澳門回歸紀念碑之后第三塊豎立在黃帝陵前的碑。

作為大陸定居臺胞的鄉親組織,從成立的第一天起,全國臺聯就把服務鄉親作為自己的宗旨。1987年,全國臺聯首次邀請并推薦臺灣知名演員費翔登上中央電視臺春節晚會舞臺,拉開臺聯開展兩岸文化交流的序幕。1988年,全國臺聯邀請并接待首批返回大陸的“臺灣外省人返鄉探親團”,與闊別的大陸親人見面。2009年,臺灣遭受“莫拉克風災”,全國臺聯緊急行動起來,直接組團入島慰問捐助受災鄉親。除此之外,全國臺聯還積極開展調查研究,了解反映臺胞社情民意,并通過兩會渠道提出對策建議,比如關于臺商投資保障,關于臺胞落地簽證,關于臺生同等收費和臺生在大陸就業,關于臺灣醫師在大陸執業等等,真正把大陸惠及廣大臺胞的政策和促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精神融入服務鄉親的具體事務中去。

交往交流 同胞同心

推動兩岸交流交往,也是全國臺聯工作的一個重點,30年來,全國臺聯作了許多開拓性的工作,在兩岸青少年的交流、兩岸少數民族的交流上著墨甚多。

“我想,這是我這輩子唯一可能的一次。感謝全國臺聯給我這個機會!”2008年精彩的北京奧運,曾經有一群臺胞青年全程參與,至今他們對全國臺聯心懷感激,因為他們能夠親臨奧運賽場,是源于全國臺聯組織的夏令營活動。早在1984年,全國臺聯就舉辦了大陸第一個臺胞青年夏令營。早期的夏令營營員并不多,他們大多是來自于海外的臺胞,對于全國臺聯為他們安排的活動,很多營員抱著懷疑的態度。面對這些青年臺胞的不解,全國臺聯更加認識到兩岸交流的必要性,于是,他們克服困難,堅持把每年一度的夏令營活動辦到今天。不僅如此,他們還辦起了冬令營,并且從2004年開始,他們又將幾百人規模的夏令營擴展成為千人夏令營。如今,全國臺聯的夏令營、冬令營,已然成為兩岸青年交流的重要品牌活動。

“一樣的大地,一樣的天空,我們同胞同心、同一個夢……”《同是一個夢》這首歌,陪伴了兩岸少年兒童度過了許多美好的時光。1992年,全國臺聯啟動兩岸和平小天使互訪交流活動,從那個時候到今天,兩岸共有2000多位少年兒童參與。結對子、進家庭,兩岸小朋友通過交流,增加了相互認識,結下了深厚友誼,也在純真的心靈播下了和平的種子。

可以說,有多少和平小天使,就有多少個動人故事。1999年,臺灣的小天使到了云南,2000年,云南的小天使回訪臺灣,你來我往中,云南的吉麗和臺灣的林孟瑾成了好朋友。如今,吉麗在澳大利亞求學,林孟瑾在美國讀書,兩個人始終保持著聯系,珍藏著當年那份記憶。

兩岸少數民族交流,也是全國臺聯工作的一個重點。早在1991年,全國臺聯就組織臺灣少數民族代表團參加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在運動會上實現了祖國56個民族兄弟的大團圓。臺灣少數民族是臺灣社會的弱勢群體,幫助他們提高生存技能,在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中站穩腳跟,并有所發展,成為全國臺聯為臺灣少數民族謀福祉的切入點。近年來,全國臺聯舉辦了數期廚藝培訓班,上百位臺灣少數民族學員到北京學習廚藝。舉辦了數期才藝進修班,幾十位學員到中央民族大學舞蹈系進修,還舉辦了四期手工藝培訓班,近百位學員在北京百工坊學習泥塑、彩蛋、絲襪花、面塑、燙葫蘆、中國結、刻印等手工技藝。為了能讓少數民族朋友將手工作品轉化為產品,走向市場,后兩次培訓班還特地安排了市場營銷課程和實地市場調研,為他們回到臺灣,回到部落開發市場、提升品質提供參考和借鑒。在今年6月舉行的第四期培訓班上,學員田春枝衷心感謝全國臺聯,感謝老師們的精心授課。

社團論壇 新的平臺

面對兩岸關系發展的新形勢,全國臺聯的工作不斷開拓、創新,這其中,臺胞社團論壇成為在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歷史潮流中應運而生的兩岸同胞交流的又一重要平臺。

去年的9月10日至11日,首屆臺胞社團論壇在上海隆重開幕,為期兩天的論壇中,來自全球各地87家臺胞社團的120余位社團領袖及代表人士圍繞“服務鄉親,溝通兩岸,促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主題,就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簽署后兩岸經濟展望、弘揚中華文化、兩岸大交流中臺胞社團作用等熱點展開研討。

臺灣中華兩岸文經觀光協會創會會長許文彬表示,大陸每年都舉辦有關尋根謁祖的文化活動,例如陜西西安“清明公祭軒轅黃帝陵典禮”,河南鄭州“黃帝故里拜祖大典”,河南固始“中原根親文化節”,山東曲阜“祭孔大典”等,“皆具有慎終追遠、弘揚中華文化的意義,為凝聚兩岸同胞的民族情誼起到積極的作用”。他認為,臺胞社團可以從參與尋根謁祖的文化交流中,體現兩岸的民族認同。

“我期待臺胞社團論壇可以是一個持續在兩岸定期舉辦的聯誼活動,一個針對兩岸交流活動、反映問題意見、分享活動經驗的平臺,一個提供臺胞社團尋求、交換交流資源與信息的平臺,一個提供臺胞社團之間橫向整合、促進聯誼、加強合作、交流經驗、整合資源的平臺。”臺灣夏潮基金會董事長宋東文在論壇上說出了他的期待。他分析說,部分臺胞社團由于是自給自足、自尋資源,所以,一般組織規模小、資源少、財力人力不足,難以開展持續的兩岸交流項目。“但臺胞社團的優點是熱情活力十足,靈活創意不絕,在臺灣社會接觸面廣大,群眾基礎相當堅強。”

目前在大陸覆蓋面最廣的臺胞社團、中華全國臺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常務副會長葉惠德表示,目前臺企聯在各地的協會分支超過百個,這次舉辦的臺胞社團論壇啟發臺企聯進一步做好服務臺商和鄉親的工作。比如如何幫助兩岸臺資企業“修煉”好ECFA的“武功秘笈”,幫助新老臺商順利轉型升級,以及在大陸西部和東北大開發過程中尋找新商機等,而這些都是臺企聯已著手投入的服務工作。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所長劉國深認為,當前,兩岸民間社團的交流已逐漸從彼此了解、增進情感階段,走向促進兩岸“視域融合”的階段。“社團交流能以最有效的方式拉近兩岸人民的政治文化差距。”劉國深認為,兩岸社會團體自身要保持開放性,要善于學習,社團的干部需要訓練,不僅要有更全面的知識,還要有調和能力。

首屆臺胞社團論壇取得了極大的成功,論壇閉幕之時,也是“希望繼續把論壇辦下去”、“下屆在海外舉辦”、“在臺灣島內舉辦”呼聲響起之時。因應臺胞的呼聲,今年,全國臺聯先后在澳門和北京又召開了兩次臺胞社團座談會,為第二次的臺胞社團論壇做周詳的準備。

三十載風雨兼程,三十載春華秋實,立足當下,展望未來,全國臺聯會長梁國揚表示,全國臺聯將一如既往,貫徹服務鄉親的宗旨,辦好“臺胞之家”,團結廣大臺胞,共同努力,來維護和發展兩岸和平發展的格局,齊心協力建設好我們共同的家園。

主站蜘蛛池模板: 满城县| 乐亭县| 罗江县| 平谷区| 延庆县| 青阳县| 凭祥市| 星子县| 阳新县| 广平县| 盐源县| 平阴县| 海阳市| 康平县| 古蔺县| 丘北县| 兴安县| 金川县| 黄冈市| 许昌县| 乌兰县| 房产| 安塞县| 施秉县| 昌宁县| 新津县| 环江| 沂源县| 谷城县| 冀州市| 弋阳县| 融水| 五大连池市| 泗洪县| 原阳县| 万宁市| 仪陇县| 南康市| 青阳县| 浮山县| 怀柔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