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至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來到吉林省開展調研。這次他調研的主題是學習貫徹胡錦濤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
賈慶林主席曾于2006年、2008年兩次來過吉林。每次來吉林,賈慶林主席都會看到這里的工作有新氣象,有新變化,有新發展,這次亦然。
在吉林6天,賈慶林主席每日風塵仆仆,看經濟、察民情、談形勢、論發展,對吉林省經濟社會發展給予熱情鼓勵和悉心指導。賈慶林主席希望吉林省著力突出特色、發揮優勢,下大力氣優化經濟結構,不斷深化改革開放,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實現“十二五”時期的任務。
促進新興科技與新興產業深度融合,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
吉林是我國重要的老工業基地。隨著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的深入實施,吉林依托自身雄厚的基礎條件,工業發展再創佳績。沿延邊州、吉林市、長春市、遼源市一路走、一路看,東北大地持續迸發的活力、創業創新的場景,令賈慶林主席既興奮又感慨,考察途中,他看得很細,想得很深,談得很透。
碳纖維是一種高性能的新型材料,與鋼材相比,具有比重小、強度高和耐高溫等特點。10日,賈慶林主席來到吉林石化公司碳纖維廠,聽取了碳纖維廠廠長、研究院總工程師蔡小平關于碳纖維產品特性、應用情況、研發歷程以及工藝狀況的介紹。聽到吉林石化公司堅持科技創新,碳纖維研發不斷取得重大突破,百噸級高性能碳纖維生產裝置建成投產,打破了國際技術的壟斷和封鎖時,賈慶林主席頻頻點頭贊許并表示祝賀。
在展板前,賈慶林主席駐足觀看吉林石化公司科技創新成果,并與公司的工程師們一起探討碳纖維的市場應用前景:“電動汽車的電池能不能用碳纖維來制作?”“目前國際上還沒有這種突破。”“國內市場怎么樣?”“供不應求,我國國產大飛機研制的第一階段就將采用15%的這種新型復合材料。”
看到一塊展板上“寧讓黑發變白發,也要把‘白絲’變‘黑絲’”的企業標語,賈慶林主席停下腳步說:“多么感人,多么激動人心,我們建設創新型國家,最需要這種奉獻精神和奮斗精神!”
走出廠房,賈慶林主席與企業的優秀共產黨員代表一一握手,并與他們合影留念。
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高速車制造基地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設施最先進的專業化高速動車組制造基地。12日下午,賈慶林主席走進這個基地的第一生產車間,向公司董事長董曉峰細致了解國內國際高速列車發展的情況。他饒有興致地登上一輛正在總裝的動車,察看自主創新技術的應用情況。“你們可以驕傲、可以自豪,但絕不能松懈,國際上在這個領域的競爭十分激烈,你追我趕,稍不留神,就要落下。”雖然我國高鐵列車已“跑”在世界前列,但有些關鍵部件還要依賴進口,為此,賈慶林主席叮囑董曉峰和他的技術團隊一定要加強攻關,在高速軌道客車制造技術上繼續保持國際領先水平。
敖東藥業集團的生物制藥、大陸汽車的系列電子產品、麥達斯鋁業的高精密鋁合金擠壓型材都給賈慶林主席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與企業負責人和員工交流時,他不斷鼓勵企業加大技術創新投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前不久,《吉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計劃(2011—2015年)》印發,提出要建設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高地,并強調到2015年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達到1萬億元,增加值達到3000億元,占GDP比重20%以上。賈慶林主席對吉林省實現這些目標寄望甚殷,希望吉林省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促進新興科技與新興產業深度融合,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
科技種田和產業化經營讓農民腰包鼓起來
吉林是農業資源大省,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素有“黃金玉米帶”和“大豆之鄉”的美譽。長期以來,吉林省一直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在推進農業現代化方面做出了大量的探索,取得了顯著成效。
吉林市區向北25公里處,即是“全國文明村”昌邑區孤店子鎮大荒地村。村子周圍是涌起萬頃碧浪的稻田,村里是吉林省重點扶持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東福米業公司。在這里調研時,東福米業非常有特點的“農家十二月掛歷”吸引了賈慶林主席的視線。東福米業董事長劉延東介紹,為保證優質水稻種植面積,東福公司采取訂單和租賃的形式,實現了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保證了公司綠色稻米原料的需求。為保證稻米質量,東福米業公司成立了訂單培訓中心,對所有生產技術人員和訂單農戶每年進行一次農業技術培訓,并免費發放技術資料,編制了“農家十二月掛歷”,發放給村民。掛歷對農戶每個月以至于每一天的農事操作工作內容都作了詳細的介紹,對水稻的種植管理規程和種植標準也都作了具體的闡述。農戶翻開掛歷,一年的農事便一目了然。
據劉延東介紹,目前,東福米業公司已經與5120戶農戶簽訂了4380公頃的訂單合同,并免費提供優良稻種,與未簽訂單農戶相比每公頃可直接增加收入3000元,因此,農戶的簽單積極性非常高。賈慶林主席充分肯定了東福米業推動的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之路,他囑咐當地政府相關負責人要切實提高農民參與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增強他們防御風險的能力,并充分保障農戶利益,實現企業與農戶的互利雙贏。
盛夏時節,東北大地廣袤的原野上,莊稼長勢喜人,豐收在望。11日上午,在長春九臺市龍嘉鎮袁家村玉米高產示范田里,賈慶林主席和當地的干部群眾一起熱烈探討農業科學生產的相關技術話題。九臺市長史長有介紹,他們的玉米示范田重點建設指針式噴灌、膜下滴灌兩項農業基礎設施,推廣玉米高光效休耕輪作、大垅雙行和地膜覆蓋等三項現代技術,此外,還集成配套應用12項常規農業技術。看到眼前地里這片實施膜下滴灌技術的玉米秧比周邊的要矮一些,賈慶林主席詳細詢問了指針式噴灌和膜下滴灌技術的效果以及節水情況。袁家村黨支部書記張軍告訴他,膜下滴灌技術對作物生長的營養作用和節水效果都非常好,這片地的玉米品種易倒伏,所以特意施加了矮壯劑。
一位農民給賈慶林主席遞過來一個小紙盒,盒上標有“生物導彈”字樣。賈慶林主席打開一看,是赤眼蜂卵。這位農民說,為了避免使用農藥,鄉親們現在都使用赤眼蜂來防治玉米螟蟲。由于他們生產的玉米是綠色產品,所以市場銷路非常好,價格也不錯。“你們都成了農業專家了。”看到當地農民運用現代農業生產技術如此熟稔,賈慶林主席十分高興。
提供金融支持 中小企業創業創新“不差錢”
中小企業融資難是一個長期存在的普遍性問題,已成為困擾經濟社會發展的亟待破解的難題。在吉林調研時,賈慶林主席高興地看到遼源市在這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提供了很好的借鑒。
12日一早,賈慶林主席來到遼源市東北襪業紡織工業園,在聽取整體情況介紹后,實地考察了農民工培訓基地和大學生創業成長區。
工業園總經理田中軍告訴賈慶林主席,為幫助企業解決融資難問題,2008年工業園區成立了信用擔保投資有限公司,由省擔保公司、遼源市政府和東北襪業共同出資,并且與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吉林銀行、交通銀行、遼源農村信用社合作,形成了“4+1”金融圈模式,使得園區發展“不差錢”。東北襪業擔保公司成立3年來,累計為300戶制襪企業及相關中小企業提供貸款362筆、3.6億元。賈慶林主席希望工業園擴大資本金,提高融資擔保功能,為更多中小企業發展提供“新鮮血液”。
東北襪業工業園為大學生創業培育了良好的成長環境,目前,有500多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大學生在此創業。27歲的劉冰畢業于長春工業大學,2009年,她和同學劉艷慧一起來到遼源,選擇在東北襪業工業園創業。在“常樂襪業”不到100平方米的車間里,20余臺機器和十幾位工人正在忙碌著。劉冰興奮地告訴賈慶林主席,工業園給她們每人貸款20萬元購買機器設備,又根據實際需要提供流動資金的貸款。經過不到三年的滾動發展,小姐倆現在已經還上了設備貸款,并擁有了近百萬元的固定資產。“你們走的是一條創新之路、創業之路,為我國解決大學生就業難題作出了貢獻。”賈慶林主席熱情鼓勵在此創業的大學生,勉勵他們要追求上進,在產品研發設計、品牌打造和維護上下功夫,爭取早日成長為優秀的企業家。
同在遼源市的金翼蛋品有限公司在為養殖戶解決融資問題的同時,獲得了高速發展。賈慶林主席了解到,金翼公司通過成立擔保公司為養殖戶提供資產抵押,為新發展養殖戶提供資本金,有效解決了養殖戶融資擔保難題,帶動了近萬戶農民致富。
賈慶林主席希望吉林省總結實踐中這些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經驗,切實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房子暖了,民心更暖了,黨心民心更近了
吉林市永吉縣,這是一個讓賈慶林主席牽腸掛肚的地方。去年這個時候,吉林省遭遇歷史罕見的特大暴雨襲擊,永吉縣城口前鎮受災最重,房屋倒塌損毀嚴重。10日上午,賈慶林主席來到縣城南郊的永安新區,只見這里14棟6層樓房拔地而起,黃白相間的主色調給人溫暖安寧的感覺。看到房屋倒塌的992戶受災居民都搬進了建在安全地帶的新居,賈慶林主席放下心來。
聽說賈慶林主席來看望大家,新區居民紛紛圍攏過來,個個笑逐顏開,聲聲“感謝黨,感謝政府”。一位居民眼含熱淚地指著陪同調研的吉林省委書記孫政才說:“災情發生后,孫書記來了六七趟,我就是從他手里接過的新房鑰匙。”“各級政府真拿我們老百姓的事當事,不到3個月,我們就搬進新家了。”“水電氣都通了,而且我們現在用的是地暖,像睡在熱炕上一樣。”新區居民發自肺腑的真情告白,讓賈慶林主席看到了吉林省各級黨委、政府與廣大人民群眾的魚水情深。
口前鎮受災群眾田連才原來的41平方米的平房被沖毀,與其他受災群眾一樣,在永安新區他和老伴分到了一套60平方米的樓房。賈慶林走進田連才的新家,逐一查看房屋格局、取材質量、地熱等配套設施建設情況后,坐下來,與田連才老兩口親熱地聊起來。“現在和原來的住房條件比,感覺怎樣?”“一步登天了!”“現在上樓了,沒有感到不方便吧?”“方便,水電氣都通了,到哪去都有招手車,去年的取暖費還給我們免了。”80歲的田連才對現在的生活非常知足,他告訴賈慶林主席,三個孩子都有固定工作和自己的住房,老兩口閑來無事就和新區的居民一起扭扭東北大秧歌。
賈慶林主席希望吉林省抓住建黨90周年和受災一周年的契機,開展三項活動。一是開展熱愛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熱愛偉大祖國的教育活動。二是在群眾中開展節水教育活動。前幾日中央召開了水利工作會議,胡錦濤總書記和溫家寶總理都講了水利工作的重大意義,雖然吉林曾遭受洪災,但還要加強節水意識。節水要從基層做起,從每個人做起。三要開展保護水的教育活動,要保護好松花江,要真正采取措施,在水的問題上興利除弊。
近年來,吉林省全面加強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在民生工作上盡力而為,堅持不懈。“暖房子”工程就是一項民生工程。吉林省委書記孫政才向賈慶林主席介紹,從去年開始,吉林省實施“暖房子”工程,將其作為重大的民生工程、節能降耗工程和改善提升環境工程全力組織推動,15.15萬戶、48.5萬名城市居民冬季室內供暖條件得到了根本改善。
長春市二道區吉盛小區就是“暖房子”工程之一,目前已完成了47萬平方米的改造面積。在這里,賈慶林主席看到72棟居民住宅樓都安裝了乳白色的外墻保溫層,就像給樓房穿上了一件棉衣。賈慶林主席還高興地了解到,吉林省把節能減排與“暖房子”工程結合起來,去年經過改造的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標準普遍達到50%左右。全省小鍋爐房全部取消后,一個采暖季就節約標煤34.4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90.13萬噸。
在一戶居民家里走訪時,女主人告訴賈慶林主席,以前冬天家里溫度低,不敢養君子蘭,去年經“暖房子”工程改造后,室內溫度上升了4~7度,君子蘭在家過冬安然無恙。女主人由衷地說:“感謝黨和政府對我們的關心,房子暖了,我們的心更暖了,我們感覺生活越來越溫馨!”
今年吉林省提出全省“暖房子”工程要增量擴面,并在此基礎上通過三年的努力,基本完成“十二五”期間“暖房子”工程任務。賈慶林主席對此十分贊賞。他還特別叮囑吉林省在加大“暖房子”工程實施力度的同時,千萬注意使用的材料必須符合防火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