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品牌體現的是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全國工商聯在“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標上同心同向、行動上同心同行”。
“同心”品牌的提出具有堅實而深厚的實踐基礎。這個實踐基礎可以從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國家的中心工作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開始算起,已有30多年的歷史。在改革開放新的歷史時期,各民主黨派廣大成員自覺圍繞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積極投身興教辦學、支邊扶貧、咨詢服務等社會服務實踐活動,為推進國家與地方的經濟發展、社會發展、人民生活文明富裕和社會和諧穩定作出一定的貢獻,也開拓和豐富了統一戰線工作的理論和實踐內容。尤其是20多年來,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在中央統戰部的組織協調下,投身參加了胡錦濤同志親自倡導建立的畢節試驗區建設工作,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成果。特別是近兩年,為深入貫徹落實胡錦濤、賈慶林同志對統一戰線參與畢節試驗區建設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統一戰線進一步加大了支持畢節試驗區建設力度,實施了“智力支持、改善民生、生態建設、示范帶動”四大工程。杜青林部長在統一戰線幫扶畢節試驗區20多年的實踐基礎上,總結經驗,謀劃未來,不失時機地提出了“同心”品牌這一重要概念,不僅深化了對畢節試驗區三大主題的認識,并從長期的幫扶實踐中逐漸探索總結出一種具有獨特統一戰線特色的扶貧開發模式——“畢節模式”,拓寬了統一戰線服務經濟發展和社會建設的新思路。“同心”品牌、“畢節模式”的確立和推廣,也標志著統一戰線調動各方面積極因素,為黨和國家中心工作服務,發生了質的飛躍。
“同心”品牌創新了統一戰線服務科學發展的形式、方法、內容和載體,在理論上豐富了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內涵。“同心”品牌的推廣,不僅是進一步推動畢節試驗區乃至其他欠發達地區發展的需要,也是各民主黨派、全國工商聯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拓寬社會服務工作內容,提升社會服務工作水平的需要。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借助于“同心”品牌的推廣,可以把“同心”品牌推廣地區作為社會服務工作的實踐基地、思想建設的教育基地和機關干部的鍛煉基地,既促進了自身建設,提高了參政能力,也為推動地方發展辦了實事,樹立統戰成員的良好形象,擴大了統一戰線的社會影響。
推廣“同心”品牌,可以用“同心工程”將統戰系統各方面的優勢、資源和積極性整合起來,更好地為社會服務。并通過“同心工程”有效組織和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和資源,為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服務。
首先要發揮各民主黨派、全國工商聯在參與經濟、社會、文化和生態建設方面各自的獨特優勢。可以通過考察調研,以專題報告、提案、議案等形式,對地方發展提出政策建議,尋求國家的政策支持;其次可以發揮智力密集優勢,對事關地區長遠發展的戰略性問題進行研究,參與規劃和項目科學論證,組織開展人力資源開發、教育培訓等活動;再者可以發揮聯系廣泛的優勢,動員廣大海內外人士,積極協助引進項目、資金、技術、人才和先進管理經驗,組織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到貧困地區投資興業、開發扶貧。
在積極參加“同心”品牌推廣過程中,民主黨派大有作為,但也要注意擺正位置。民主黨派作為社會參與的重要力量,要在各級黨委領導下,在各級政府主導下,開展服務工作。要注意發揮當地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做好應該做、能做到的事。(作者何丕潔,民革中央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