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一区二区三免费高清,97成人资源,蜜臀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9,一本久久知道综合久久

密碼:

張濤:用科學發展觀指導中部崛起


在我國經濟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即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000美元之后,中央適時提出中部崛起戰略,旨在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區域、城鄉、經濟與社會、人和自然之間協調發展,充分發揮中部地區的區位優勢和綜合經濟優勢,加強糧食主產區現代農業、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和能源與原材料基地建設,加快發展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開拓大市場,發展大流通,推動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總體目標。在政協十屆四次會議上,全國政協常委、九三學社中央常委張濤在書面發言中建議,在實施“十一五”規劃過程中,用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優化產業結構,促進中部地區快速崛起。

一是在我國經濟發展的新階段,促進中部崛起要特別注重發展中的資源和環境問題。世界上的一些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東亞國家,在人均GDP達到1000美元以后,一直存在著較為突出的能源使用和環境污染問題。我國中部地區能源儲量在全國雖相對較多,但總量有限。我國能源消耗量大,使用效率低,環境污染相當嚴重。目前我國的能源需求正在越來越依賴進口。在當今國際環境中,能源問題正在形成嚴重挑戰,有可能危及國家安全。我國中部地區的產業特點是資源依賴型、能源消耗型和高污染型相對集中,不少市、縣都以煤、電、鋁、鋼鐵、造紙、水泥等等為當地支柱產業。雖然中部地區一些老的能源基地已經面臨枯竭,但目前仍在大力發展高耗能產業,能源短缺和環境保護的壓力都在不斷增大。因此,實現中部崛起應當把能源資源的戰略安全和環境問題提到更為重要的地位,加大經濟結構調整力度,推動產業轉型,拉長產業鏈條,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這些要求都是可以實現的。經過多年不懈努力,河南老能源城市焦作市正在走一條產業轉型和結構優化的成功道路,旅游業和汽車配件等已經成為焦作市的重要支柱產業。漯河市則迅速成長為環境優美、年輕而著名的食品工業城市。一些中原城市的文化產業、電子產業、人造寶石的生產與加工、中西藥產業和生物制劑的研究與開發等正在形成產業規模。這些城市的產業優化促進了人和自然的和諧,推動了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建議中央對這些高效益、低能耗、低污染的新興產業給予大力扶持,并進一步幫助中部地區適當多安排一些這樣的結構調整重點示范項目。

二是發展循環經濟是中部糧食主產區發展現代農業、保證農業持續穩定發展的必然選擇。中部地區是我國重要糧食主產區。該地區處于我國南北氣候過度帶,優越的自然資源稟賦為自然經濟和農業文明的發展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條件。但是,千百年來自然經濟的無序增長和農業文明的發展不當,導致肆意砍伐森林、無休止的墾耕、過度放牧和濫挖濫采,嚴重破壞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現今凡是方便人類居住的地方尤其是糧食主產區的農村,幾乎已經看不到原始森林和清澈河水,隨處可見裸露的黃土、垃圾和污水。一些地方對水資源的過度開采使地下水沉降到百米甚至數百米深的地下,人畜飲水發生困難,飲水安全成為問題,人與自然的關系已經惡化到極點。因此,中部崛起必須調整發展模式,做到善待自然,由發展線性經濟轉向發展有利于生態文明的循環經濟。農業現代化必須緊跟世界發展循環經濟的時代步伐。現代常規農業所面臨的環境污染、生態破壞、資源耗竭問題可以用循環經濟的原理和方法解決。農業產業系統是種植業系統、林業系統、漁業系統、牧業系統及其延伸的農產品加工業系統、農產品貿易和服務業系統、農產品消費系統之間相互依存、密切聯系、協同作用的耦合體。農業產業結構的整體特性正是循環經濟所要建立和強化的。近幾年來,中西部經濟大省河南堅持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農業,引進并發展了一系列新的農業項目,如精準農業、標準化農業、作物秸稈利用、畜禽養殖與淡水養魚和沼氣的結合、節水灌溉、溫室種植和養殖等等,是發展循環經濟的一些有效嘗試。中部地區發展農業循環經濟可以采取多種模式。以生態農業建設為基礎、開發無公害農產品與綠色食品為目的的漸進式循環經濟發展模式,易于推行,具有較廣泛的適應性,應該大力提倡。發展有機農業則是一種跨越式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模式。一些歐洲國家多年來不斷進行這方面的研究和嘗試,積累了成功經驗,我們可以借鑒他們的做法。現代農業需要規模化經營、產業化管理、市場化運作、或者說現代農業需要利用工業的發展理念和最新的科學技術支持,而現在我國的農業生產方式基本上還是分散落后、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或自然經濟模式,農村人口和農業勞動力的數量過于龐大,人均生產率十分低下。因此,我國農業現代化過程必然離不開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過程,工業化、城市化、農業現代化將是一個密不可分的生態系統。

三是加快黃河的綜合治理與開發,對于緩和人與自然的矛盾,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意義重大。中國最大的三條河流長江、黃河、淮河流經中部地區。隨著多年來經濟的發展,這三條大河受到嚴重污染,生態持續惡化,治理難度越來越大。中西部經濟總量最大、人口最多的河南省橫跨長江、黃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黃河流經河南711公里,貫穿8市24縣區,流域面積3.62萬平方公里,這是河南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區域。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同時也是生態問題最嚴重的一條河流。在關于黃河的歷史記載的2000多年中,黃河下游決口1590多次,有2/3發生在河南;大的改道26次,有20次發生在河南。由于中上游的水土流失,黃河每年把十幾億噸泥沙帶到下游,使得鄭州花園口以下的河道高于地面3~10米,每年還在以0.1米的速度繼續加高,成為世界上有名的懸河。開封市新鄉市分別低于黃河河床13米和20米。黃河下游河道寬度10公里左右,最寬處有25公里。河道游蕩不定,哪里流水,哪里淤積,形成“二級懸河”。在黃河大堤內部和大堤以外的滯洪區里居住著數百萬群眾,長期以來,那里連必要的基礎設施建設都難以進行,如何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繁榮昌盛的宏偉目標?黃河這種人與自然的不和諧狀況,不僅對中原地區經濟持續發展造成困難,而且對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構成巨大隱患。黃河是其全流域人民的生命之泉,但是每年平均水量僅有580億立方米。黃河全程經過9省區300多個縣,被截流利用的水量占總水量的60%以上,加上自然消耗,入海水量逐年減少甚至多次斷流。她以占全國河川徑流2.4%的有限水資源,滋養著全國12%的人口,灌溉著全國15%的耕地。與此同時,黃河的污染已經超出了黃河水環境的承載能力。近幾年,黃河流域水資源保護局對黃河水污染的狀況及危害進行量化分析發現,黃河干流近40%河段的水質為劣5類,基本喪失水體功能。同時,黃河流域在我國是欠發達地區,在黃河流經的300多個縣中,2/3是貧困縣,人民生活還有困難,對黃河的索取和污染還會加劇,治理能力卻十分有限。黃河的生態問題充分說明,中部崛起與大江大河的科學治理與開發息息相關。建議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及相關部門研究并提出中部崛起和區域江河治理與開發相關的戰略措施。這是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不能回避的關于人和自然能否和諧相處、未來經濟和社會能否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問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叶城县| 靖西县| 丘北县| 潢川县| 亳州市| 开远市| 西昌市| 孟州市| 宁晋县| 漳平市| 洪洞县| 福清市| 墨玉县| 霍山县| 永城市| 来宾市| 乌恰县| 苍溪县| 洱源县| 牟定县| 大安市| 勐海县| 盖州市| 开化县| 玉林市| 甘南县| 奈曼旗| 阳曲县| 资兴市| 乌什县| 乐平市| 兴山县| 双牌县| 普安县| 宿迁市| 德清县| 特克斯县| 治县。| 搜索| 清河县| 阿合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