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住了脫貧人口外出務工就業,就是穩住了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基本盤。”全國政協常委,河南省政協副主席、九三學社河南省委會原主委張亞忠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影響,經濟下行壓力逐漸加大,給脫貧人口穩崗就業帶來較大沖擊。特別是脫貧人口外出務工較為集中的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受疫情波及,在當地務工的脫貧人口面臨收入下降與生活成本上升雙重壓力。
在張亞忠看來,帶來較大沖擊的還有零售、餐飲、娛樂、商貿、旅游等接觸性服務業,導致中小微企業和個體戶受疫情影響較大,吸納就業能力減弱。同時,新成長勞動力就業面臨較大壓力。據調查顯示,34.4%的受調查用人單位有收縮校招計劃。一些用人單位在招聘過程中存在唯學歷、唯名校傾向。此外,脫貧人口勞動技能急需提高。有勞動能力的人口數量在脫貧人口中占比不高,脫貧人口底子較薄,培訓取證意愿和取證能力都有待進一步提高。
為此,張亞忠建議:一是穩定市場主體。釋放政策活力,落實社會保險補貼、創業擔保貸款以及貼息、稅費減免、見習補助和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等支持政策,幫助疫情特困行業、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市場主體健康發展,增強崗位供應能力。深化助企服務,“一企一策”“一廠一案”滿足用工需求,鼓勵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提供“訂單式”招聘服務,以用工穩幫市場主體穩。保障靈活就業,鼓勵“巷經濟”“后備箱經濟”“跳蚤市場”等快速崛起,適當放寬準入門檻,提供適合場地,統籌市場管理,引導健康發展。二是深化勞務輸出。深化省際勞務協作,中西部地區要主動聯系對接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發達地區,組織省與省、市與市、公司與公司、公司與企業簽訂勞務合作協議促進就業。健全省內勞務協作機制,引導經濟基礎較好的省轄市與脫貧人口基數較大的省轄市簽訂勞務輸出協議,通過幫建就業幫扶基地、創業孵化基地、返鄉入鄉創業園等方式,發展壯大省內勞務市場。加強就業信息對接,開展小型化、專業化線下對接活動,運用好“隔屏對話”“無接觸面試”等線下服務新模式。三是聚焦重點群體。聚焦脫貧家庭高校畢業生,教育、人社、鄉村振興等部門通力合作,多渠道開發崗位,組織各類專項招聘,為脫貧家庭畢業生就業搭建政府平臺。聚焦返鄉回流人員,通過發展產業、引導創業、幫扶就業等政策引導二次就業創業,對自主就業創業確有困難的,合理開發一批臨時性公益崗位兜底安置。聚焦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加快建設公共就業創業服務點和就業創業窗口,做大做強安置區配套產業,以產業帶動就業,“滴灌式”精準推薦就業崗位,優先吸納搬遷群眾就近就業。四是強化技能培訓。完善脫貧人口培養培訓機制,推進職業院校和技工院校與脫貧村幫扶結對“1+N”合作,支持脫貧地區“兩后生”接受技能教育,做好脫貧人口技能等級評價認定工作,促進脫貧人口務工就業由“體力型”向“技能型”轉變。加強人力資源品牌建設,圍繞勞動密集型產業等就業容量大的領域,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人力資源品牌,引導脫貧人口發展特色種養、食品加工、農村電商、鄉村旅游等產業。
(來源:《人民政協報》2022年08月23日 第06版 記者:李元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