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國內率先成立腫瘤化療藥物實驗室,傾其一生不懈探索“精準用藥”,他說,做醫生要付出的體力腦力勞動都很厲害,這是一項需要付出整個“人生”的工作,在他眼中,一個醫生不僅要有精湛的醫術,更要懂得與人溝通的藝術,他以自己一生的從醫之路,詮釋了為醫者最大的欣慰與快樂。
他,就是九三學社上海市委原副主委、我國腫瘤內科和化療學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孫曾一。
今天,孫老迎來百歲生日,讓我們送上最真摯的祝福——孫老,生日快樂!
學生時代 立志學醫
1922年10月24日,孫曾一出生于江蘇無錫的書香門地。幼時他家道中落,目睹家人到處求醫問藥的局面,孫曾一立志學醫,把“從醫為民”作為理想。1940年,他以優異成績考入國立上海醫學院醫療系本科(現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于1946年畢業獲醫學學士學位,并留滬從醫。
孫曾一的父親常常耳提面命地教導他:“越是貧苦的人越是要同情他們、關心他們。”這些樸素而深切的“庭訓”,深刻地影響了孫曾一的思想,讓他時時從患者的角度出發考慮。
心系患者 醫德雙馨
“如果病人遇到一個和善的醫生,他所得到的安慰,不是藥物能給予的。”秉持這樣的信念,孫曾一在日常醫療工作中總是對患者笑臉以待,耐心解答疑慮。在他眼中,一個醫生不僅要有精湛的藝術,更要有溝通的藝術。
孫曾一總是從實際出發,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既治病又治人,其“醫德雙馨”的美名遠揚,吸引了不少患者慕名前來求治。即使到了耄耋之年,他仍經常“日旰忘餐”,頻頻被邀請前往醫院,甚至是北京和外省市會診疑難雜癥。
他從不否認醫者的辛苦,但更珍惜辛苦過后的收獲,“做醫生體力、腦力勞動都蠻厲害的,這是一項奉獻‘人生’的工作,難度高、責任大。不過當你看到病人能治愈,特別是危重的病人,能夠存活時間更長,便是醫者最大的安慰。”
鉆研醫術 開創先河
在中山醫院工作19年后,孫曾一調入上海第一醫學院附屬腫瘤醫院籌建腫瘤內科,也就是現在的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的化療科。
當時,雖然化療藥物已經投入臨床使用,但關于臨床藥理學的研究仍是一片空白,在這樣的基礎上籌建腫瘤內科,簡直如同在沙灘上造房子。但孫曾一沒有退縮,他在國內率先成立腫瘤化療藥物實驗室,對多個抗腫瘤藥物的血藥濃度進行一遍又一遍的反復測定,為臨床上安全地使用這些藥物、提升療效提供了有利條件。
為充分發揮化療藥物的效果,同時又盡量減輕毒副作用,孫曾一傾其一生不懈探索。他于1962年專門脫產學習中醫3年,隨后在中西醫結合治療腫瘤方面勇于探索,作出了顯著的成績。1964年,孫曾一獲衛生部頒發的“西醫學中醫突出貢獻”一等獎,并以中西醫結合治療了不少腫瘤患者,成績卓著。
傳道授業 薪火相傳
為了讓腫瘤化療醫術薪火相傳,孫曾一從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時間,在上海醫科大學(現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參加了多門課程的教學工作。沒有現成教材,他就根據自己的醫學實踐編寫教材,在國內首次將《腫瘤學基礎和總論》納入醫學系在校課程,還主編了《惡性淋巴瘤》專著及診治規范的影像資料,參與編寫《實用內科學》第1版到第16版有關腫瘤的章節。
他備課認真,重視臨床實踐,先后為醫學院多個班級教授和示教內科學基礎、系統內科學和腫瘤學基礎等,平時查房、會診時也都在病床旁身教言傳,對下級醫師和進修醫師始終要求嚴格、一絲不茍。
1984年,上海醫科大學腫瘤學專業被批準為博士學位授權點。1989年,腫瘤學被國家教委批準為全國高等學校重點學科,成為全國腫瘤基礎與臨床研究的首批基地。
加入“九三” 熱情高漲
1957年1月,九三學社上海第一醫學院支社成立,上海第一醫學院(原第四中山大學醫學院、現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創始人顏福慶擔任主任委員,在他的感召下,上海一大批醫務界的骨干都加入了九三學社,孫曾一就在其中。
入社后,孫曾一充分展示才華,醫術精益求精、政治熱情高漲,積極參政議政、針砭時弊,就醫藥衛生、煙花爆竹管理和寵物馴養等方面提出多個提案。他歷任九三學社中央第七屆委員會候補委員、第八屆委員會委員、第九屆委員會常委;社上海市第十屆委員會常委,第十一、十二屆委員會副主委,第十三、十四屆委員會名譽副主委,上海市政協第七、八屆常委。
2011年10月,“孫曾一教授從醫六十五周年慶祝會”在上海舉辦,時任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兼秘書長邵鴻發來賀信,“古人說:‘醫者仁術’,在您身上這句話得到了最好的詮釋和體現。”
時任上海市副市長、九三學社上海市委主委趙雯在賀信中寫道,孫曾一教授作為仁醫,醫術精湛,除病救苦,為患者帶去福音。作為學者,勇于探索,獨樹一幟,深受同行尊敬。作為良師,精心育人,獎掖后進,為臨床醫學培養了大批英才。作為參政黨成員,一直將九三學社工作視為自己的一份事業,熱心社會服務,勤于參政議政,敢于針砭時弊,為九三學社上海組織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為發揚“民主與科學”精神樹立了良好的榜樣。
醫者仁心,仁者壽。
孫老以自己一生的從醫之路,詮釋了為醫者最大的欣慰與快樂!
近年來,社中央領導邵鴻、趙雯和社上海市委領導等常看望或問候孫老。
參考資料:
1. 懸壺濟民映晚霞(作者:九三學社徐匯區委原主委、市政府參事室原參事 楊紹剛)
2. 【視頻】名醫與共和國共成長 |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榮譽教授孫曾一:對病人多一些人文關懷(來源:文匯APP, 視頻制作:上海市健康促進中心)
3. 【洛社精英】我國腫瘤學科建設奠基人——孫曾一 (來源:公眾號惠山高新區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