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1日,一本叫《九三鵑城社訊》的內部出版物資料伴隨著早春的陽光悄然誕生。作為一個民主黨派地方基層組織的內部出版物資料,它的主辦方是剛剛成立不到半年的九三學社成都市郫縣支社。
創刊之初,《九三鵑城社訊》就飽含著一個民主黨派基層組織對故鄉熱土深深的愛,正如它的創刊詞中所說:“秉承愛國精神、以民主與科學為宗旨的九三學社,終于在具有悠久古蜀文化歷史的鵑城郫縣生根發芽了!這是怎樣的美好際遇!古蜀之源、生態之城的郫縣,是八河并流的水上城市,是成都平原至美的田園,數千年來交相輝映著歷史文化和自然生態。我們的《九三鵑城社訊》將通過新聞集萃、參政議政、社會服務、社員風采、文苑漫步等欄目,努力為建設幸福郫縣添磚加瓦。”
它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時光荏苒,回眸十年,《九三鵑城社訊》見證了郫縣升級為郫都區的蛻變。同時,九三學社成都市郫縣支社升級為九三學社成都市郫都區委員會,更見證了統一戰線大家庭中,民主黨派基層組織對于地方發展十年如一日的誠摯付出和不懈努力。2013年到2021年,《九三鵑城社訊》共發行23期,發表涉及組織建設、參政議政、社會服務、社員風采等板塊的各類文章近500篇,累計近70萬字。2013年平均每期38頁2萬余字,到2020年平均每期92頁近4萬字。
2018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率先推行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郫都區唐昌鎮戰旗村考察,提出“要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中之重,把生活富裕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中心任務,扎扎實實把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好。”《九三鵑城社訊》隨即在社會服務板塊增加了鄉村振興專欄。2020年1月,在郫都區委區政府領導下,各民主黨派和統戰團體凝心聚力,共抗疫情。當年,《九三鵑城社訊》除了突出郫都區社員齊心戰“疫”的內容外,還對刊物結構進行了調整,在組織建設板塊開設了組織生活專欄,將參政議政板塊細分為人大政協履職、建言獻策、調研及課題研討等專欄,同時在新聞集萃板塊增加了口述史、社情民意、專題講座和公益活動等專欄。可以說,《九三鵑城社訊》就是基層民主黨派工作的縮影,其欄目的變遷、內容的豐富,忠實反映了我國社會的進步、時代的發展,和民主黨派基層組織的履職作為。
無論欄目怎么變遷,“九郫合作”始終是《九三鵑城社訊》鐵打不動的核心板塊。2022年是“九郫合作”開展第十個年頭,《九三鵑城社訊》地記錄著“九郫合作”在支持地方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方面的點滴努力:從2013年的對口幫扶調研,到2014年的“百名專家進鄉村入學堂講科普”義診活動;從2015年的“九郫合作”定點醫院授牌、“九九重陽”大型義診和學術講座、醫療糾紛防范專題講座,到2016年的醫療糾紛防范專題講座、“骨質疏松的治療新進展”繼續醫學教育講座、“老年高血壓的多種危險因素管理及老年高血壓診療路徑”專題培訓、鄉村醫生培訓會;從2017年的“殘疾人精準康復暨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大型惠民義診”活動、“老年人患病的臨床特點及在防治中應注意的問題” 醫衛系統培訓、鄉村醫生培訓會,到2018年的公共衛生服務和健康理念服務調研、文化科技衛生下鄉基層義診活動、鄉村醫生培訓會;從2019年的“不忘初心、大道同行”大型義診活動、健康講座進社區服務居民活動、鄉村醫生培訓,到2020年的“同心健康行”鄉村醫生培訓,再到2021年的“蓉城星力”大型義診活動、鄉村醫生培訓會,累計共義診患者1800余人,發放健康資料近萬份,為地方衛健系統培訓鄉村醫生1700余人次……回望十年精彩,“九郫合作”已結出累累碩果,體現了統一戰線成員助力地方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等方面的獨特優勢和擔當作為。
值得一提的是,《九三鵑城社訊》的所有文章都是由社員自己撰寫投稿、編輯排版的。十年來,“小編”們也從當年的60后和70后,發展為80后再到今天的90后。這也從側面見證了民主黨派基層組織的年輕化,統一戰線薪火相傳,充滿活力。
還有一個有趣的小故事:由于《九三鵑城社訊》是內部資料,印量有限,曾經有人找到九三學社成都市郫都區第一屆委員會主委徐勇,出高價想收藏一套《九三鵑城社訊》。雖然徐主委最終婉言謝絕了對方,但卻在組織生活中不止一次地給大家談起這個故事,說有人愿意買《九三鵑城社訊》,正說明了它的價值,要珍惜它,堅持做好它。在郫縣創設的“九三書屋”里,《九三鵑城社訊》無疑是其中最重要的收藏之一,記錄了郫都九三人的發展之路和自豪之情。
作為九三學社成都市郫都區委的展示窗口、交流平臺,《九三鵑城社訊》的發展歷程是對九三學社愛國、民主、科學優良傳統的生動詮釋,見證著新時代統一戰線的一個個春天里,民主黨派基層組織的發展壯大,和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一份份溫暖奉獻。(作者楊豐滔系九三學社成都市郫都區委員會常務委員、成都市委參政議政委員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