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文旅產業,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互映日漸繁榮。文旅企業推出的文旅項目,由品質旅游、文化故事、知識產權(Intellectual Property,縮寫為IP)三大要素構成。其中IP是其開發與運營的前提與基石,沒有IP就意味著不能形成法律上的排他性保護,也就不具備業態延伸和無形資產的價值。
伴隨著文旅產業的發展,文旅IP的重要性日益彰顯。例如,2023年春節,以年文化為代表的“西安年”,推出6大主題44大類1500余場次活動,成為國內最具影響力的文旅盛宴,文旅IP作用巨大功不可沒。
實踐證明,未來的文旅產業需要與IP緊密結合,加快文旅IP法規建設迫在眉睫。
目前,文旅IP開發運營中存在不少問題,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
文旅IP產權界定不明晰。文旅IP往往帶有公共文化屬性,尤其是借助于紅色文化、歷史文化、著名景觀等公共文化資源衍生出來的IP。比如,依托全國各地的紅色旅游文化資源、西安秦兵馬俑、上海外灘萬國建筑群等衍生出大量文旅IP。基于公共文化資源的文旅IP一般需要通過“二次創作或轉換”的方式才能獲得獨立的知識產權,形成只有自己能用而其他人非經授權不能使用的排他性的權利。但是紅色文化資源、歷史文化資源能否進行二次開發、能開發到什么程度,二次開發成果能否歸屬到某一主體名下、形成排他的文旅IP,以及文旅IP授權使用、市場交易的程序與監管,目前都缺乏明確的法律和政策規定,導致實踐中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不但影響文旅企業的開發積極性,也導致市場混亂。
文旅IP搶注頻發、多元歸屬。比如,鄭州歌舞劇院創作的《唐宮夜宴》在河南衛視春晚播出后成為現象級文旅IP。隨著《唐宮夜宴》的火爆,知識產權爭奪戰愈演愈烈。在商標注冊層面,包含“唐宮夜宴”文字的商標申請主體多達40多個,其中不僅包括河南廣播電視臺、河南博物院等多家國有企事業單位,還有與該節目完全沒有關系的機構。在產品市場上,唐宮小姐姐被多家企業擅自使用在自家的產品中,低劣的盜版產品嚴重影響了《唐宮夜宴》的聲譽。一時之間,該IP歸屬于誰、誰有權運營、應如何運營,眾說紛紜各行其是,直接影響到市場秩序的穩定。
文旅IP的保護與運營缺少法規支持。文旅IP的開發使用、持續發展,不僅依靠前期開發和集中宣傳,更需要成熟的保護與運營機制。目前,文旅企業偏重文旅IP的開發與宣傳,但在IP申請、授權使用、市場交易與衍生品開發等方面,還缺少成文規范和有效監管。以至文旅IP的持續運營與保護難以獲得法律支持,文旅企業健康發展難以得到有效保障。
為此建議:
加快文旅IP相關立法。面對文旅IP界定不明晰搶注頻發、保護與運營缺少法規支持等亂象。建議針對基于公共文化資源二次開發的文旅IP,盡快制定相關法律或部門規章,明確并規范其開發邊界、開發規范、權利歸屬、授權與交易等運營行為。
加強對文旅IP的保護與監管。文旅管理部門、知識產權管理部門進一步規范行業秩序,減少IP搶注、濫注情況,避免同質化開發。依法加強對文旅IP的保護與監管,促進獨創性高品質文旅IP發展。積極引導文旅企業在IP開發初期做好品牌規劃,制定文旅IP保護策略,在運營期間加強文旅IP保護。
推動文旅產業走向世界。盡快搭建國際化的文旅IP孵化、授權、交易、投融資綜合平臺,完善文旅IP從挖掘開發到市場營銷、從授權到供應的全產業鏈公共服務體系,促進文旅創新制度化、系統化、可持續化。舉辦文旅IP專題論壇、業務培訓等輔導活動,引導和鼓勵文旅企業熟悉國際文旅IP行業市場規則、成功經驗,加強本土文旅IP運營人才培養,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文旅IP運營機制。為中國本土文旅企業、文旅IP出海提供政策扶持與法律保護,推動中國優秀文化故事、優質旅游走向世界。
(作者系在滬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中央原副主席、上海市委原主委,上海市政協原副主席。本文系作者提交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的提案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