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3月2日電(記者 范宇斌)2024年全國兩會召開在即,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上海市委員會副主委邵馳表示,技能型人才是支撐實體經濟發展的主力軍,但目前中國的技能型人才隊伍存在總量不足、結構不優、配置效率不高等問題。為此,他將提案建議加快推進職業技能人才培養。
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上海市委員會副主委邵馳。受訪者 供圖
邵馳在調研中發現,“當前,全社會對技能型人才培養重視程度還不夠,存在‘政府熱,企業冷’的情況,年輕人對技術的追求缺乏熱情等。”
邵馳表示,由于傳統觀念影響技能勞動不被重視。這些年,由于社會產業結構調整,輕視技能勞動和技能勞動者的觀念仍然存在。由于“普職分流”,教育對社會分層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孩子未來的職業選擇,“進入職業技能領域的年輕人職業發展空間有限”。
邵馳觀察到,“目前,職業教育普遍存在非興趣入學的狀況。年輕人就業脫實向虛,對技術的追求缺乏熱情,不愿進工廠。”此外,由于職業教育吸引力不高、校企合作不協調、相關法律法規不夠健全和完善、技能型人才收入偏低、分配制度不合理等原因,造成所培養的技能型人才與社會生產需求脫節,且在數量和質量上不能滿足產業界的需求。
還有一種現象也值得關注。邵馳說,學科專業缺乏特色、學生缺乏必要的實踐訓練。由于一些職業院校的教師缺少行業企業經驗,課程內容陳舊,與企業生產實際脫節,導致培養出來的學生不能滿足企業的實際需求。
對此,邵馳建議,要推動實現普職協調發展的實施路徑,增強職業教育吸引力,構建“職業本科—專業碩士—專業博士”體系,讓進入職業技能領域的年輕人同樣有職業發展空間。“全國范圍內應盡快推進職業本科建設,打通工程碩士、工程博士通道,使技能人才也有學歷提升和職業發展的通道。”
如何探索職業本科建設新路?邵馳認為,職能部門應創新職業本科培養路徑,在職業本科的招生方案、人才選拔、培養方案、評價標準等方面進行創新性改革。此外,要加強職業院校產教融合,加大對相關企業的支持力度,構建可持續發展的技能型人才培養體系,健全和完善技能型人才分類管理、分類評價制度,推行社會化職業技能認定。
邵馳還建議,組織各方積極參與各類職業技能競賽,加大各類職業技能競賽宣傳力度,尤其是技能人才和工匠精神的宣傳,大力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