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科學院日前發布《2024中國農業科學重大進展》,包括破解水稻秈粳亞種生殖隔離之謎、人工智能助力堿基編輯新工具挖掘、解析鐵元素進入玉米籽粒的分子機制、揭示大白菜遠緣雜交障礙的形成機制、發現栽培葡萄雙馴化和性狀起源、有害突變二維圖譜指導雜交馬鈴薯育種、揭示鹿茸再生發育的細胞和分子機制、揭示植物氣傳性免疫的分子基礎、提出全球農田氮素污染治理的成本收益和激勵機制、解析多倍體魚類亞基因組不對稱進化的普遍規律。
團結君注意到,在這10項研究成果中,至少由三項成果有民主黨派成員團隊領銜。它們分別是,中國農業科學院萬建民(九三學社社員)團隊等破解水稻秈粳亞種生殖隔離之謎,山東農業大學段巧紅(九三學社社員)團隊等揭示大白菜遠緣雜交障礙的形成機制,九江學院張化浩(九三學社社員)/張小谷團隊等解析多倍體魚類亞基因組不對稱進化的普遍規律。
具體如下:
破解水稻秈粳亞種生殖隔離之謎
南京農業大學與中國農業科學院萬建民團隊,鑒定出控制秈粳亞種間雜種花粉不育的主效位點-RHS12,揭示水稻雜種不育的分子機制,厘清其起源演化路徑和資源分布規律。該研究為利用秈粳亞種間雜種優勢、培育超高產水稻新品種提供重要基因資源與理論技術支撐。該研究成果于2023年8月在《Cell》發表。
揭示大白菜遠緣雜交障礙的形成機制
由山東農業大學段巧紅團隊聯合美國馬薩諸塞大學,發現大白菜通過SRK受體識別遠緣物種的花粉,并通過升高活性氧抑制遠緣花粉的生長,揭示了大白菜遠緣雜交障礙的形成機制,研發了打破雜交障礙的育種技術。該研究開辟了遠緣育種新途徑,為充分利用遠緣物種優異基因資源進行種質創新提供科技支撐。該研究成果于2023年1月在《Nature》發表。
解析多倍體魚類亞基因組不對稱進化的普遍規律
由九江學院張化浩/張小谷團隊聯合中國農業科學院、西南大學等多家單位,構建21種鯉科魚類高質量基因組,確定三次獨立多倍化魚類進化關系最近的二倍體祖先現存種,揭示母本優勢及轉座子密度有利于亞基因組不對稱進化的普遍規律。該研究為闡明多倍體魚類基因組進化、物種多樣性、環境適應性提供重要理論基礎,同時為魚類基因庫保護、分子育種提供科學依據。該研究成果于2023年12月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
(以上根據公開信息整理,素材來源于中國農業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