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要注意科學事業的接班人,努力發現人才、培養人才,熱心幫助青年同志在又紅又專的道路上成長起來。
——摘自鄒承魯1981年8月《入黨志愿書》
人工合成胰島素
是上世紀60年代國際最前沿的研究課題之一
中國科學家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率先成功
占領了當時世界科研的制高點之一
而鄒承魯就是這一成就背后的關鍵人物
1945年
鄒承魯畢業于西南聯大化學系
次年
在庚子賠款留英名額招考中
他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被英國劍橋大學錄取
研究生期間
他事業愛情雙豐收
其獨立署名的論文發表于《自然》雜志
還與李四光之女,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林喜結連理
譜寫了一門三院士的佳話
1951年博士剛剛畢業
面對成立不久亟需建設的新中國
鄒承魯與妻子義無反顧返回祖國
1959年
“人工合成胰島素”項目被列入國家科研計劃
并獲得國家機密研究計劃代號“601”
含義是60年代第一大任務
要想人工合成胰島素
必須解答一個關鍵問題
三對二硫鍵拆開后
能否正確連接形成有活性的蛋白質構象
鄒承魯領導的小組完美地回答了這個問題
首先實現了天然胰島素的拆合
為進一步全合成胰島素確定了研究策略
1965年
經過多名科學家的數年努力
我國宣布成功合成人工牛胰島素
次年4月
鄒承魯作為代表之一
受邀參加華沙歐洲生化聯合會議
并在會上正式向世界宣布了這一成果
一時間轟動寰宇
純粹
是眾人對鄒承魯的一致評價
面對學術中的不正之風
他毫不留情予以批判
有不法商家用虛假科研成果欺騙大眾
他挺身而出
仗義執言
鄒承魯用只說真話的原則
維護著科研領域“凈土”
2020年1月9日
經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準
國際編號為325812號的小行星
被正式命名為“鄒承魯星”
他的貢獻也將永遠被世人銘記
他就是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員
中國科學院院士
九三學社社員
鄒承魯
1981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由中國科學院直屬機關黨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