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張偉,九三學社江西省委主委,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也是全國呼吸系統疾病領域的權威專家。從1985年大學畢業算起,她在呼吸領域已經深耕了37年,多次榮獲全國勞模、全國五一巾幗標兵、中國醫師獎、江西省三八紅旗手、全國抗擊新冠肺炎先進個人等榮譽,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2018年起,擔任全國人大代表的4年來,她帶著多年本職工作的長期積累,將人民群眾所思所想所盼凝結進50份議案建議中。致廣大而盡精微,通過聚焦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細微處,服務國家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大局,張偉在小與大之間展現人大代表履職風采。
聚焦民生細節,急群眾之所急
救死扶傷,是醫生的本職工作。無論是過去作為普通醫師,還是如今擔任醫院院長,穿上白大褂的三十多年來,張偉始終耕耘在醫療一線,日常帶頭接診、查房、會診、科研。用她自己的話說,在一線堅持望聞問切,自己就感覺很充實,能盡自己所能為患者解除病痛,就是開心的事。話語之間透出質樸的醫者初心和為民情懷。
張偉回憶起當選全國人大代表那一刻,“感覺肩上的擔子沉甸甸的,不能辜負了人民的信任與期待”。這種對人大代表身份的敬畏,始終鞭策著她牢記使命、傳遞民聲。她發揮一線工作優勢,選準角度,積極運用建議履行代表職能。
為了多方面、多角度、多層次地獲得第一手材料,真正從民生視角和國家高度提出利國利民好建議,張偉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從每一位患者看病就診的日常流程入手,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
張偉(右二)在上饒市第二人民醫院隔離病房參與患者救治。(江西省人大常委會供圖)
從解決就診排隊難題,到提高科室床位周轉;從向患者手機推送檢驗醫療報告,到調整績效考核減少耗材,張偉想著的是不斷提高醫院的醫療衛生服務質量,下大力氣解決百姓看病就醫難題,讓患者用更少的時間、花更少的錢,早日達到消除病痛的預期效果。
4年來,張偉每年至少4次深入基層走訪,虛心和各層次各界別人士開展座談,廣泛聽取意見建議。有時她一個人深入農村,有時邀請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一起座談。她還喜歡與患者拉家常,了解他們關于當地發展的想法。一次次踏訪基層醫院調研,一次次走進貧困家庭問診,聽民聲、摸實情、解難題,一切只因患者在心頭。針對留守兒童、空氣污染、農村衛生、醫改、養老等國計民生熱點問題,她完成多篇調研報告,尤其是《關注農村女孩受教育問題》《加大節能降耗污染減排工作力度,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增長方式轉變》等,為江西省委、省政府決策提供科學參考。
每年全國人代會期間,除了參加代表團審議,張偉還要專門騰出時間,認真準備并接受10余家媒體的采訪。“媒體的作用非常重要,是傳播信息最快的渠道。在全國人代會期間,人大代表所講述的百姓聲音,需要被廣泛充分傳播,才能匯聚更多的民心和力量。”張偉說。
胸懷國之大者,提出務實建議
“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事關千家萬戶、事關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我作為衛生行業的代表,對公立醫院和衛生健康發展現狀和遇到的難題有比較深刻的了解,因此,我有責任和義務為衛生健康事業更高質量的發展發出
更多聲音。”張偉告訴記者。
近年來,她圍繞衛生健康事業,提出了互聯網+分級診療、城鄉群眾脫貧解困、提高貧困地區醫療服務水平、改革公立醫院人事薪酬制度、構建新型
醫防協同機制等建議,每一個都關乎醫療、關乎民生。
張偉調研縣級公立醫院建設。(江西省人大常委會供圖)
作為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張偉全力守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任職期間,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連續多年作為江西省內唯一醫療機構進入復旦全國醫院百強榜,先后獲批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國家重大疫情救治基地、江西省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醫學中心、江西省轉化醫學研究院以及國家首批醫養結合示范項目,切實提高了疑難危重病診治水平,使革命老區人民有了在家門口享受高水平醫療服務的機會。
與此同時,張偉認真開展健康扶貧工作,始終踐行無償援助基層醫院,無償把醫療團隊送進貧困山區基層診室,無償開展遠程醫療和教學的理念,動員她所在的醫院和井岡山醫院、靖安縣人民醫院等基層醫院建立緊密型醫聯體,并搭建覆蓋全省11個地市的遠程會診網絡。2020年開展遠程疑難病例會診500余例,遠程教學650余次,遠程醫療服務約15萬人次。針對醫院重點幫扶的深度貧困村——銅鼓縣永寧鎮小水村,她帶領醫療工作隊逐家逐戶上門走訪,讓患病貧困戶都有了結對的“保健醫生”。
面對疫情,越是艱險越向前
2003年抗擊“非典”以來,張偉一直擔任江西省公共衛生事件醫療救治組組長,先后診斷全球首例H10N8禽流感、全國首例寨卡病毒患者,多次在疫情發生時奔赴一線,獲“全國抗擊非典先進個人”“全國防治H7N9先進個人”等榮譽。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張偉主動擔當,作為江西省疫情防控指揮部高級別專家組組長參與省內救治任務。從春節至四月初兩個多月,張偉每天要不間斷地工作將近18個小時。作為專家組組長,微信回復醫療難題、提出省內防控部署建議、指揮部開會,張偉始終牽掛著全省疫情防控的大局;作為院長,奔波于三個院區之間,查房、開會、探討患者救治、調配物資場所人員、搭建救治管理架構,院內工作事無巨細,都要她統籌安排。
張偉為患者進行遠距離視頻問診。(江西省人大常委會供圖)
“我的同事告訴我,最多的一天,我在南昌市區跑出了300公里。”張偉說,“短短百日,是我人生中最艱難的時刻。但是所幸,在黨和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通過抗疫醫療團隊的攻堅克難,在全國人民的齊心協力下,我們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2021年兩會期間,張偉提出包括“加快教學創新培養醫防復合型人才”“推進醫療科技創新融合破除體制機制‘藩籬’”“優化醫養結合模式推動養老服務業發展”等6方面意見建議,為健康中國建設和高等教育改革發展建言獻策。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公立綜合醫院不僅是疫情防控救治的主要力量,更是疫情早發現的關鍵環節,始終沖在疫情防控救治的第一線,其公共衛生職能在疫情防控救治中發揮著尤為重要的作用。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張偉建議,依托公立綜合醫院,強化公共衛生防控救治體系,打造省級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醫學中心。張偉認為,要以“分層分類、高效協作”為原則,依托省級公立醫院,逐步完善省市區(縣)三級公共衛生防控救治體系。
“十四五”是我國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期,也是公立醫院改革的重要節點,面向新時代的新征程和新挑戰,張偉表示,她將始終將人民代表所肩負的責任和使命轉換為實際行動,為滿足老百姓對衛生健康需求、為推動公立醫院改革轉型、為實現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持續貢獻自己的力量。
(來源:“全國人大”微信公眾號 九三學社江西省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