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事不僅僅是一個職務、一種身份、一份榮譽,更是沉甸甸的責任。”在談到自己參事身份時,陳良正這樣說。自2020年被聘為云南省人民政府參事后,陳良正連續兩年被評為優秀參事。
1986年,陳良正從云南大學外語系畢業后,被分配到位于四川省德陽市當時機械工業部直屬的東方電機廠任翻譯,參與了我國600MW汽輪發電機組研發的情報資料搜集和翻譯工作。1989年,被調到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科技情報研究所(現農業經濟與信息研究所)工作至今。
不斷履新 結緣九三
1989年至2002年期間的工作經歷,對陳良正來說是開拓自身眼界、拓展研究領域、不斷聚沙成塔的一段重要經歷。十三年的時間里,他先后在國內外的工業、農業和建筑等行業從事資料整理和口語翻譯工作,在機關、企事業單位干過工程和項目管理,主持、參與全省特色農業生物資源開發信息系統和數據庫建設等,一系列的工作經歷,豐滿了他的成長軌跡,充實了他的人生閱歷,也讓他有了“舍舍得得、勤學好問、聚沙成塔”的人生感悟,也使得他逐步形成干一行、愛一行和勤學好問、誨人不倦的作風,并堅守至今。
陳良正記得,在被調到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科技情報研究所工作之初,根據時任研究所圖書館館長的安排,他一頭扎進對館藏的海量外文圖書資料的整理清理和系統編目工作。
在工作之余,陳良正參與了云南省翻譯協會的資料翻譯工作。由于需要翻譯的資料涉及面廣泛,受相關專業知識儲備量不足的限制,陳良正感到有些力不從心。“面對一堆水環境方面的專業名詞,我是一頭霧水,感覺無從下手。當時已經60多歲的文光老師在和我們一起翻譯的時候,發現了我的畏難情緒,文老師借用《論語.公冶長》的名句‘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提點了我,并和我說,翻譯不僅僅是完成任務,更應就此拓展自己的知識領域,只有干一行、愛一行,不斷學習,以能者為師,才能精一行、專一行。”一語點醒夢中人,陳良正開始思索“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的真正含義,并逐漸養成積累的習慣,這也使得陳良正后來可以獨當一面,順溜地翻譯各種國際學術會議或國際學術期刊發表的論文以及技術資料。
2002年末,根據工作需要,陳良正離開了自己熟悉的資料翻譯、檢索和信息系統建設領域,全身心投入到云南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研究和農業工程咨詢這個全新的領域中。“三農”發展研究和農業工程咨詢設計包羅萬象,對知識的廣度和深度都有很高的要求,為適應工作需要,陳良正開始注重提升專業素養。同時,秉承“不學不成,不問不知”的理念,重點圍繞特色農業發展、糧食安全、農村能源、農業科技、區域特色農業產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規劃開展研究,并將研究成果應用到各類農業工程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設計等咨詢服務中。
在這期間,經時任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科技情報研究所所長李學林介紹,陳良正對九三學社產生了濃厚興趣,并成為其中一員。“那是2001年,當時由于我的工作經歷跨界比較多,在農業科技這個行業資歷尚淺,能夠成九三學社社員,向社里的高級知識分子學習,覺得很榮幸。”回憶起剛剛加入九三學社的時候,陳良正說,社員們都很熱情,在工作方面給予了他很多幫助,而他也希望自己盡快熟悉相關業務,為九三學社、為研究所做點事。
這個時期,陳良正主要完成的“云南省農村沼氣發展及推廣應用研究”和“云南糧食安全綜合示范區建設研究”分別獲得了2007年度云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008年,主持完成的《德宏州潞西市農業重點產業發展規劃(2008—2020年)》受到當地黨委政府的高度評價;2010年主持完成的《全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云南省級實施規劃和云南省一期工程實施方案》順利通過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多部委的聯合評審并遵照實施,爭取到50多億的中央財政資金投入,為提升云南省農田基礎設施條件、夯實糧食安全基礎作出了積極貢獻。云南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信息研究所也逐步成為云南省農業農村發展和農業工程咨詢領域的一塊金字招牌。
不忘初心 聚沙成塔
2016年,根據云南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學科建設的需要,陳良正再次離開自己駕輕就熟的農業工程咨詢設計工作,牽頭帶領三四位剛從學校出來的青年才俊投入到云南高原特色農業產業經濟理論及政策研究領域中。在陳良正看來,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團隊的能力才是無窮的。他說,“學而不厭固然重要,誨人不倦亦不可缺。正如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到的,人才是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的第一資源。”因此,陳良正致力于在團隊內部營造“友愛、協作、分享”的文化氛圍,使得團隊成員快速成長。
2017年,陳良正帶領的小型團隊在深入調研、系統了解國內外天然橡膠產業發展運行狀態后,提出了有關云南省天然橡膠產業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的系列觀點,不僅在業內引發廣泛關注,撰寫的建議還分別被全國政協和省政協采納為提案。此后,陳良正帶領的“迷你團隊”,不斷取得新成果。完成了云南省科技廳近二十多年來立項支持的農業產業經濟研究領域唯一的重點基金項目和省級創新團隊建設任務,為省農科院爭取到中共云南省委宣傳部支持的首批省級重點培育新型智庫——“云南農業發展智庫”。同時,一系列研究形成的成果“云南高原特色農業產業經濟及政策研究應用”獲得2021年度云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該獎勵屬于省科技進步獎管理類中的最高級別獎項。出版的《云南高原特色農業產業經濟及政策創新研究》屬于我國首部系統、全面研究云南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產業經濟及政策的學術著作,受到學界的高度贊揚。
有為才有位。在帶隊伍的同時,陳良正仍然在云南糧食安全戰略、農村沼氣建設和新農村建設等領域潛心鉆研,積極參與九三學社云南省委員會的參政議政工作,連續承擔多個調研課題、撰寫了多篇建議被采納為省政協提案,先后獲“九三學社中央2012-2013年度全社參政議政先進個人”“九三學社中央2013-2017年度全社參政議政工作先進個人”表彰。因此,陳良正才在2019年的省政府參事遴選中脫穎而出,于2020年4月被聘為云南省人民政府參事。
被聘為參事是陳良正以一種新的身份服務云南三農、助力鄉村振興的新起點,他先后圍繞古茶樹資源保護利用、中國—瀾湄農業合作、高原湖泊流域農業綠色發展等開展調研。2022年4月,陳良正以九三學社云南省委開展瀘沽湖保護治理民主監督工作專家調研團隊成員的身份,邀請了省農科院農業資源環境研究所和高山經濟作物研究所的專家,去到瀘沽湖進行了調研,執筆撰寫了《關于加快農旅融合綠色發展推進瀘沽湖“控湖轉壩”規劃實施促進生態保護的建議》,建議經九三學社云南省委報九三學社中央、中共云南省委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并獲批示。
在擅長的領域里深耕,在不擅長的領域里開拓,正是在不斷地跨界、聚沙成塔的過程中,讓陳良正的身份越來越多元,“我將秉承并發揚九三學社‘愛國民主科學’的精神,按照黨的二十大的精神和要求,將國家所需、云南所能、群眾所盼、未來所向有機結合起來,帶領團隊為服務云南農業跨越式高質量發展、促進鄉村全面振興和新型城鎮化建設貢獻個人力量。”陳良正說,這是他被聘為省政府參事時的內心宣言,也是他今后工作的一個方向。
(通訊員 張倚銘 云南政協報記者 李軍蓓 張瑩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