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2月4日九三學社第十一屆中央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通過)
為了建設適應新世紀要求的參政黨,更好地發揮參政黨作用,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和任務做出新貢獻,現就實施人才強社戰略、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提出以下意見。
一、實施人才強社戰略是全社的一項緊迫任務
1.實施人才強社戰略是落實人才強國戰略的具體體現。國以才立,政以才治,業以才興。人才問題是關系中國共產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關鍵問題,走人才強國之路,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是新世紀新階段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務。九三學社作為與中國共產黨親密合作,共同致力于社會主義事業的參政黨,人才問題同樣也是關系我社建設與發展的一個極為重要的問題。我社的人才工作是中國共產黨和國家人才工作的組成部分,實施人才強社戰略是積極落實人才強國戰略的具體體現。其目的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培養和造就一大批參政黨所需要的人才,緊緊圍繞發展這一時代主題,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更大貢獻。
2.實施人才強社戰略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事業長期存在和發展的需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要使多黨合作的偉大事業得到不斷傳承和延續,就必須造就一支素質優良、規模適當、結構合理的人才隊伍,開創唯才是舉、人才輩出、人盡其才的新局面。在與中共長期合作、履行參政黨職能過程中,我社培養和造就了多方面的人才,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做出了積極貢獻。但是,我社人才現狀還不能適應時代和事業發展的需要,表現在人才的年齡結構和專業結構不合理,人才工作機制不健全,人才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未得到充分發揮,總體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應充分認識人才強社戰略的緊迫性,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加強新世紀新階段我社的人才工作。
3.實施人才強社戰略的著眼點在于提高我社的“四種”能力。實施人才強社戰略,提高政治把握能力。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面對西方敵對勢力“西化”、“分化”的戰略圖謀,要強化對我社成員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理想信念的教育和培養,堅決維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善于從政治上認識和處理問題,不斷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提高把握政治方向的能力,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堅定,能經受住各種困難和風險的考驗。
實施人才強社戰略,提高參政議政能力。把發展作為參政議政的第一要務,圍繞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參政議政是當代中國民主黨派的主要任務。人才是提高參政議政能力的根本,要為人才發揮作用搭建平臺、創造條件。
實施人才強社戰略,提高組織領導能力。通過實施人才強社戰略,加強各級領導班子的素質教育,努力建設高素質的領導班子,不斷推進基層組織建設,做好組織發展和成員的教育、管理工作,加強各種層次、各類人才隊伍的建設,為完成新世紀新階段九三學社的各項繁重任務提供組織保證。
實施人才強社戰略,提高合作共事能力。通過實施人才強社戰略,使廣大成員不斷繼承和發揚我社老一輩在長期革命和建設實踐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在新世紀與中國共產黨長期親密合作,同舟共濟;進一步堅持“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敢于堅持正確的意見,敢于講真話、講實話,做共產黨的諍友、摯友。
二、實施人才強社戰略必須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
4.實施人才強社戰略必須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中共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全會、四中全會和全國人才工作會議精神;根據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科學判斷,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多黨合作的基本政治制度,堅持黨管人才的原則,堅持以人為本;緊緊抓住發展、培養、使用人才這三個環節;突出抓好旗幟性、代表性人才隊伍,專職領導干部隊伍,機關工作人員隊伍,后備干部隊伍這四支隊伍建設。建設素質優良、規模適當、結構合理、適應需要的人才隊伍,為我社的建設、發展和履行職能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證。
5.把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作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發點。要樹立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圍繞促進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確立并制定人才強社戰略的目標、任務和措施,人才工作的實效也要以是否促進發展來檢驗。
6.樹立科學的人才觀。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觀念、以人為本的觀念。堅持德才兼備的原則,把品德、知識、能力和業績作為衡量人才的主要標準,不拘一格選拔和使用人才。鼓勵人人都作貢獻、人人都能成才。
7.樹立大人才觀。在努力發揮社內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的同時,廣泛團結、聯系社外知識分子,建立與政府機關、人民團體、學會協會等社會有關方面的聯系協作機制,借用他們的才智,發揮他們的作用,為我社履行職能服務。
8.堅持中國共產黨管人才的原則。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才強社戰略沿著正確方向前進的根本保證。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原則下,才能使人才強社戰略納入人才強國戰略的總體規劃,做到整體開發、統籌規劃,改善條件、優化環境,協調發展、形成合力。
三、實施人才強社戰略必須突出重點,加強四支人才隊伍建設
9.培養造就新時期旗幟性、代表性人才隊伍。保持九三學社的特色和優勢,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和保持較高的社會影響力,就要積極發展科技界的頂尖人才。旗幟性、代表性人物是領導班子的核心,是多黨合作的政治家和社會活動家,代表著九三學社的形象。努力建成一支自覺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忠誠于多黨合作事業,政治素質高,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和社會影響力,組織領導能力強,參政能力和水平高,學識淵博,在所從事的專業領域做出突出成就的旗幟性、代表性人才隊伍。
10.培養造就專職領導干部隊伍。專職領導干部承擔著領導社務工作的重要政治責任,是貫徹領導班子決策,正確組織實施的關鍵。要努力培養造就一支政治成熟、經驗豐富、務實高效、精通社務、精力集中、組織協調能力強的專職領導干部隊伍。
11.加強機關工作人員隊伍建設。各級機關是各級社組織的工作機構,擔當服務、參謀、聯絡、協調的職能,社機關是社內外工作的橋梁和紐帶,是社的工作樞紐和反映社整體形象的窗口。建設適應新世紀要求的參政黨,提高機關干部隊伍素質尤為重要。要按照公務員的有關規定,加強對機關工作人員的培養教育,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12.大力抓好后備干部隊伍建設。后備干部隊伍建設是搞好各級領導班子建設的基礎,要著眼于換屆、著眼于領導班子的長遠建設,建立健全長效機制。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管干部的原則,及時與中共黨委、統戰部門溝通、協調,把我社后備干部隊伍建設工作納入黨和國家干部隊伍建設的總體規劃。要培養一批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有較強合作共事能力、組織領導能力、參政議政能力和社會活動能力;在本地區、本單位、本行業、本學科成績顯著,有一定影響;熱愛黨派工作,代表性強,有一定的群眾基礎,作風正派,品行端正的后備干部。要擴大民主推薦范圍,放寬視野選拔優秀人才,不僅在社內,還要在無黨派優秀人士中物色人才。對后備干部隊伍實行動態管理,有進有出,優勝劣汰,跟蹤考察,建立檔案。要采取多種形式為后備干部的成長鋪臺階、搭舞臺、壓擔子,推薦到一定的崗位上鍛煉,加快成長步伐。
四、實施人才強社戰略,努力抓好三個環節
13.健全發展工作機制,切實抓好發展環節。組織發展工作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思想路線。堅持有利于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有利于貫徹“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有利于更好地發揮參政黨的作用;有利于加強自身建設的指導思想。堅持“三個為主”,注重政治素質,注重質量,保持特色,發展與鞏固相結合,有計劃地穩步發展的基本方針。堅持組織發展與后備干部隊伍建設相結合的原則。
加快調整和優化人才結構。在以發展從事科學技術、高等教育、醫藥衛生等方面的高中級知識分子為主的同時,注意發展從事經濟、法律、管理、人文社會科學以及在政府部門任職的有較強代表性的優秀人才,優化專業結構,為履行我社的參政黨職能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要通過發展工作,逐漸改變離退休和在職成員的比例,形成合理的年齡結構。
在組織發展中要主動做工作,積極發現和發展優秀人才入社。在把握好政策的前提下,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處理好組織發展工作中的幾個關系。一是數量與質量的關系。要堅持社章規定的標準,克服為發展而發展、片面追求速度而降低質量標準的傾向。二是總體把握和分別安排的關系。5%的增長速度由社中央從總體上把握,區別各地不同的情況進行安排。三是突出特色與優化結構的關系。把握好發展對象70%與30%的主輔比例。一方面大力發展科技界的頂尖人才,突出特色,保持影響力;另一方面積極發展其它界別有較強代表性的優秀人才,優化人才結構,充實參政議政力量。四是優化年齡結構與保持整體素質的關系。注意防止為緩解成員平均年齡偏高而片面追求年輕化的傾向。
14.探索符合我社特點的,能夠充分調動和發揮社員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的人才培養機制,抓好培養環節。利用各級中共黨校、社會主義學院、境外培訓、自主辦班等形式,加強人才培訓,進行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教育、國情教育、民主黨派同中共長期合作的優良傳統的教育及統一戰線理論教育;利用掛職鍛煉、異地交換等方式加快人才成長;鼓勵成員在實踐中鍛煉提高,使人才盡快成長和成熟起來。
各級社組織要關心成員的工作和生活,與成員所在單位加強聯系與溝通,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鼓勵他們發揮聰明才智,在本職崗位上建功立業,服務社會;不斷增強政黨意識,積極發揮參政議政作用。大力營造有利于優秀人才大量涌現、健康成才的良好氛圍,形成鼓勵人才干事業、支持人才干成事業、幫助人才干好事業的社會環境。
15.建立健全激勵和約束機制,切實抓好人才的使用環節。各級社組織要把人才的合理使用同履行參政黨職能緊密聯系起來,以能力和業績為導向,根據德才兼備的要求,建立公開、平等、競爭、擇優,富有生機與活力的用人機制。要破除論資排輩、求全責備、遷就照顧的觀念,不拘一格選用人才。對代表性強、能力突出、群眾基礎好的干部要大膽使用,委以重任。積極挖掘和推薦優秀人才進入人大、政協,擔任政府、司法機關實職和各級各類特約人員。建立表彰獎勵制度,對在參政議政、民主監督、服務社會等工作中有突出成績者給予表彰和獎勵。各級領導班子要建立民主生活會制度,及時聽取社員意見。教育、引導干部要潔身自律,加強自我約束。
充分發揮離退休社員的作用。離退休社員是我社的寶貴人才資源,他們閱歷豐富、思想成熟,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參與社務工作。要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盡可能為他們繼續施展才華、發揮作用創造條件。
五、加強人才強社戰略的組織領導
16.各級領導班子要把實施人才強社戰略擺上重要議事日程。領導班子要定期研究,專人負責;制定規劃,協調關系;改善條件,提供服務。
17.組織部門牽頭負責,有關部門齊抓共管。社的各級組織部門肩負著制定具體措施、落實人才強社戰略各項部署的重要責任。社的各級參政議政、社會服務、思想宣傳、理論研究等部門在各自的工作中,也具有貫徹人才強社戰略、建立相關人才隊伍的任務。各有關部門和有關方面要加強協調配合,各負其責,共同抓好落實。
18.基層組織在實施人才強社戰略中,對人才的發展、培養、使用起著基礎性的作用。加強基層組織建設,不斷推進基層組織活動的制度化、規范化、多樣化,擴大社組織的影響,積極做好組織發展工作,吸引優秀人才入社。探索建立與中共黨組織團結合作、共同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機制,創造條件,提高成員的綜合素質,為培養、使用人才做好基礎工作。
19.各級社組織建立與中共黨委統戰部門在人才的發展、培養、使用等環節上溝通、協商的協調機制。社的各級組織建立與中共黨委統戰部門溝通協商機制,是貫徹中國共產黨管人才原則的必然要求,也是形成實施人才強社戰略的合力、提高實效性的可靠保證。要積極爭取中共黨委統戰部門的支持與幫助,要規范渠道和程序,建立健全相關制度。
20.積極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加強人才信息網絡建設。人才信息網絡建設是實施人才強社戰略的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要依托現代信息技術,盡快建立健全社人才數據庫,逐步形成覆蓋全社、信息全面、動態即時、查找方便、運行規范、安全穩定的全社人才信息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