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等獎⑥|長大后我就成了你
來源:九三學社哈爾濱工業大學委員會????時間:2020-09-09摘要:成為一名合格的九三學社社員,必須努力向九三學社的先賢們看齊,傳承九三學社的黨派“基因”,用愛國民主科學的優良傳統更好地充實武裝自己,追求科技報國理想,發揚敢于擔當、勇于奉獻的品德,繼續奮發作為、追求卓越,不辜負組織對自己的信賴與厚望,為助力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和民族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2019年12月13日,在九三學社中央十四屆三中全會閉幕會“九三楷模”的頒獎儀式上,當社中央武維華主席親切地恭賀和握手,并頒發給我獎牌和鮮花的時候,除了少許的緊張和興奮,更多的是對組織、師生和家人等在我一路成長過程中給予關懷培養和支持幫助的感激。
年少之時,廣播中偶爾聽到關于九三學社滿腔愛國熱忱的優秀知識分子的報道,令我對她有了模糊的概念。在自己心目中,她便如蓮花一般圣潔高雅,出淤泥而不染,令我肅然起敬。后來,了解到“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程開甲等都是九三先賢,于是更增添對九三學社的崇敬向往。
求學期間,海灣戰爭和我國駐南使館被炸,讓我意識到沒有強大的科技和國防支撐,國家就不會擺脫屈辱和被動,有朝一日,若能做些利于強軍強國的工作,該是多么榮幸啊。
讀研究生期間,剛好就有幸趕上了導師負責的國家關鍵型號所需關鍵防熱材料與部件的研制任務,于是便欣然接受,那時起我便與先進陶瓷材料在航天與國防上的應用結下了不解之緣,也更加堅定了自己向以身許國的九三先賢們學習看齊,立志科技強國、航天報國的信念。
碩士畢業之際,為了能在課題組繼續參與相關科研項目攻關,義無反顧放棄了進京工作機會。條件缺乏、經費不足、技術難度大等困難,影響不了決心。沒有球磨機,就自己做,沒有壓力機,就用千斤頂代替;到校外單位做實驗,為了省經費,背著幾十公斤重的材料和模具,寧可走、坐公共汽車也不舍得打車;到外地出差,專門找價格便宜的地下旅館住宿;為了項目進度,不分節假日,奔波往返于哈爾濱、北京、沈陽、錦州等地;一次次失敗讓我更加要緊牙關,及時總結完善…正是靠著這種知難而進、舍我其誰的勁頭,終于攻克了道道難關,發明出了性能優異的新型陶瓷復合材料與部件,滿足了項目要求。1997年博士畢業后,因在相關項目中的突出表現榮獲國防科技工業優秀博士學位獲得者稱號。之后又因成績突出,于2002年被破格提拔為教授,2003年晉升為博士生導師,成為學校當年最年輕的教授、博導之一。
之后,作為型號工藝總師,我又負責起多批次產品的定點生產任務,為按時保質保量完成任務,不耽誤裝備急需,項目進展到關鍵時期,我主動將自己國家公派赴美留學的日期一推再推。心想,任務完不成,即使最后留學不成也在所不惜。正是發揚了九三先賢們祖國的利益高于一切、舍小家為大家的精神,才使自己咬得住,一次次戰勝困難,有力支持了國家重點型號的研制和列裝。
2007年的某一天,我忽然接到了九三學社組織的邀請,真的有點兒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激動的心砰砰直跳。于是,我趕緊從網絡上搜索了一番,發現九三學社集聚了那么多優秀的中華兒女,除了王卓然、許德珩、張西曼等九三學社的創始人,當代的著名科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更是枚不勝舉,茅以升、周培源、王選、吳階平、韓啟德……一串串名字如雷貫耳、皓月當空。能有幸能成為一名九三人,與他們為伍實乃莫大榮幸。
當然,成為一名九三人,除了自豪更多了幾分壓力和鞭策。只有進一步努力向九三先賢們看齊,傳承九三的黨派“基因”,用愛國民主科學的精神更好地充實武裝自己,追求科技報國理想,在本職教學科研工作中扎實努力,才不會辜負組織對自己的信賴與厚望,才不會愧對九三人的稱謂。
在科研上取得越來越多的成績和榮譽,也引來了不少企業的目光。其中南方一家承諾一次性預先獎勵百萬現金,平時的薪酬也異常豐厚……這對于我這個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家境一般的人來說,何嘗不是一種巨大的誘惑。但一想到自己一走,將會前功盡棄,國家的項目就會因此而耽擱。所以,沒有時間猶豫就謝絕了對方,選擇了繼續默默堅守。
也正是懷著矢志報國、愛國奉獻的信念,在哈工大這個孕育“八百壯士”精神的航天強校和國防名校這個平臺上,自己十幾年如一日、團結拼搏,才在為國家關鍵型號裝備攻克核心技術難題等科研工作中不斷取得突破,取得累累碩果。先后發明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多個體系新型陶瓷基復合材料數十種,數十種關鍵多功能防熱部件,突破了工程化應用多項技術難關與國外技術封鎖,為多個型號研制與高端裝備研發等做出了突出貢獻,也因此獲得了多項國家和省部級科技獎勵。
付出總會有回報。當參研型號在國慶閱兵式上雄赳赳氣昂地向世人展露雄姿、當十枚利器同時成功發射耀我軍威國威的時候,曾經吃過的苦和委屈便一下子煙消云散,眼中充盈的只有自豪和幸福的淚。
除了科研,在平臺基地建設和教學方面,我也同樣積極發揚九三人勇于擔當、勇于奉獻的精神。博士畢業留校二十多年來,先后參與創建了特種陶瓷研究所,同團隊一道共同努力,將條件簡陋、設備陳舊的一間面積不足20平方米地下室,建設發展成面積2000余平方米、儀器設備較為齊全的科研與人才培養基地。作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優秀創新群體的核心骨干,在實驗室管理、團隊建設和國際學術交流等方面傾注大量心血,為群體結題驗收成績優秀并成功晉級立下戰功。帶領團隊成功申報獲批“先進結構功能一體化材料與綠色制造技術”工信部重點實驗室。已培養/合作培養了包括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省杰青、省優青和“北京科技之星”在內的博士31人、碩士42人、學士44人,已有10余人晉升教授、研究員和博士生導師,多人獲硅酸鹽學會青年科技獎、中國硅酸鹽學會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和特陶學術獎等,并為如長征七號、某高超飛行器和某新型衛星等重點型號研制做出貢獻。
2012年,我又榮幸地被組織推薦并最后成功當選為全國政協委員,并參加了學校黨委統戰部、九三學社黑龍江省委組織的民主黨派人士學習班和科技部創新領軍人才的中央黨校培訓班。通過學習,我更加明白了九三學社與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淵源,懂得了九三學社這一具有政治聯盟特點的政黨,怎樣在新中國的民族獨立和解放的斗爭中,成長為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同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的親密友黨,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所以,作為九三社員和全國政協委員,我更加堅定地堅持和維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自覺性與堅定性,意識到“不忘合作初心,繼續攜手前行”是九三人的使命和責任。
于是,我更加積極主動熱心社務工作,扎實履行政協委員職責。關心關注國家科教事業和地方經濟發展、了解群眾訴求,盡心竭力調研組織材料、撰寫提案、積極建言,八年多來,先后提交個人提案18件,省委直通車意見1件,取得良好效果。同時積極參與社省委組織的“九蓮助學”等活動,并積極組織開展基層組織活動,贏得中共校黨委和社黑龍江省委的支持和社內外群眾好評,先后獲得社中央評選的“全國優秀社員”和“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學習實踐活動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當然,成為“九三楷?!眱H僅意味著自己在學習先賢、砥礪前行的路上向前走了一小步,成績的取得已經屬于過去。九三這個優秀群體,賢達濟濟,楊佳、許進、盧柯,劉忠范、潘建偉、陳化蘭,邵鴻、從斌、龐達…他們在社務工作、為人治學、社會活動管理等方面,有如一顆顆燦爛的星斗,給自己指明了方向。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將繼續秉承九三學社愛國、民主、科學精神和優良傳統,發揚敢于擔當、勇于奉獻的品德,繼續奮發作為、追求卓越,為我國先進陶瓷材料研究和材料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為我國航天和國防事業的自主創新出更多成果,培養更多人才,為助力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和民族復興的中國夢貢獻綿薄之力,不辜負九三楷模的榮譽稱號。(九三學社哈爾濱工業大學委員會 賈德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