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等獎(14)|九三在我心中—獻給九三學社創建75周年
來源:九三學社重慶市委????時間:2020-09-14內容提要:概述九三學社創建75周年的歷程和政黨追求。追述筆者在九三學社的關懷培養下成長奮進的人生道路。表達了一名老年社員對九三學社的崇敬和摯愛之情。
關鍵詞:九三學社愛國民主科學
九三學社萌生于救亡圖存的抗日戰爭時期,創建于風云激蕩的解放戰爭時期,發展壯大于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新時期。跨越世紀,歷經風浪,與時俱進,在中國的政治舞臺上奏響華章。九三學社自創建以來,始終與中國共產黨風雨同舟,肝膽相照。秉持愛國、民主、科學的宗旨,將一大批以科技界為主體的知識分子團結起來。為了民族的獨立解放,國家的繁榮富強,人民的幸福安康,努力奮斗,矢志直前,絕不彷徨。
歲月匆匆流逝,往事漸漸遠去。但我永遠不會忘記,四十年前和九三學社結緣的那個春天。1981年3月,我的丈夫加入了九三學社,令我羨慕不已。于是我開始關注九三學社的人和事,每當九三學社的社刊社訊發到他手里,我總是第一個讀者。從中央社訊到地方社刊,從《紅專》到《民主與科學》,一期不漏,如饑似渴地學習閱讀,認真仔細地分析思考,如沐春風,如飲瓊漿。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我對九三學社的創建、歷史和發展有了一定了解,明確了九三學社的性質、宗旨、追求和目標。九三的社刊社訊不僅僅是我的良師益友,更是我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九三學社對我產生了極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許德珩、周培源、茅以升等九三人物躍然紙上。九三前輩身無分文,心憂天下,言為士則,行為世范。他們不僅實踐了自己通達豁然的人生理想,更成為眾望所歸、萬古垂青的鴻儒與巨匠。九三前輩獻身民主科學,勇于進取的奮斗精神和宏偉的業績震撼著我,激勵著我,催我奮進,給我力量,點燃了我心中的希望之火,驅散了我當時的困惑與迷茫,使我對翻譯工作一度冷卻了的心又灼熱起來。于是我以九三學社前輩為榜樣,振作精神,刻苦習練,筆耕不倦,僅用了一年多時間就恢復了被"文革"中斷了十年的波蘭語專業,并在相關刊物上發表譯文和綜述。八十年代中期,開始在國內外陪同專家團組進行煤礦安全技術考察,為中波科技的交流與合作架設友誼的橋梁。
幾經風雨,幾多曲折,我終于如愿以償。1991年春花爛漫季節,在九三學社的發祥地一一重慶,我光榮地加入了九三學社。“欲追尋,山萬重,入我門來一笑逢”。九三學社就像慈愛的母親,給了我健康的基因和純潔的血液。用她甘甜的乳汁和辛勤的汗珠將我撫養,給我思想、信念和力量,教育我愛國敬業,培養我健康成長。“九三學社”這莊嚴而圣潔的名字已植根于我的心底,“民主科學”已成為我堅定不移的追求與理想。
九十年代初期,為多渠道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徹底改變我國煤礦安全狀況,在實施國家科委確立的中波科技合作項目期間,我曾數十次在國內外陪同專家團組進行技術考察和學術交流,承擔國際學術會議及簽訂國際技術合作的各項翻譯工作,借鑒波蘭煤礦安全的經驗及有效舉措,促進了我國煤礦煤與瓦斯突出防治工作走向綜合治理,百萬噸死亡率降低為1人。同時我還為國家“九五”攻關項目撰寫了《世界煤礦防塵防隔爆技術的現狀及發展前景》等多項專題調研報告,完成了多個情報服務課題,先后榮獲煤炭部科技情報成果二等獎。九十年代中期,我在《煤炭科學技術》等十多種公開刊物上發表譯文和綜述60余篇。其中10篇獲優秀科技文章獎,3篇選編入《科學技術文庫》。我的業績被錄入《中國當代學者大辭典》和《中國人才世紀獻辭》。感謝黨和人民培養了我,感謝九三學社成就了我,使我成為一名合格的翻譯工作者,也更加堅定了我為民主與科學奮斗終生的熱切愿望。
1996年至2004年我在基層支社擔任主委,帶領支委會委員們廣泛聯系社員、團結社員,規范組織生活,注重自身建設。堅持一年一度的工作總結和評選表彰優秀社員活動。支社多次被九三學社重慶市委、沙坪壩區委和中共沙坪壩區委統戰部評為先進基層組織。多年的工作實踐教我學會了無私奉獻;“杰出社務工作者”的榮譽給予我的不僅僅是鼓勵,更是鞭策。1998年我擔任沙坪壩區政協委員,議政建言,我提交的優秀提案推動了地方政府社會經濟的發展。2001年我被聘為區政府特邀監察員,不辱使命,履行職責。連續八年參加政風行風評議工作,盡心盡責,不遺余力,為九三學社贏得了榮譽。
2007年迄今,我擔任社沙坪壩區委老年工作委員會主任。在社區委的積極支持推動下,充分發揮了老年社員群體的特長和優勢。以老委會為紐帶增強了社組織的凝聚力。自2008年起多次組織老社員對養老機構進行了深入調研,撰寫了《重慶市養老產業的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調研報告。2011年在中國老年學學會高峰論壇上交流,獲優秀論文獎。2017年為紀念老委會成立15周年,在社區委的大力支持下編輯出版了《青山依舊在 幾度夕陽紅》紀念冊。
2017年迄今,我擔任社重慶市委老年工作委員會主任。深感責任重大,沒有絲毫懈怠。緊緊圍繞社市委中心工作組織開展老委會各項活動。重社會調研,促建言獻策。組建課題組,群策群力,多方調研。三年來完成了"解決失能半失能老人長期照護問題的對策研究"等3項課題,分別獲社重慶市委、重慶市政協參政議政二等獎。
2019年9月5日,九三學社重慶市委召開了首次老年社員工作會議,社中央武維華主席在百忙中親臨重慶,關心指導老年社員工作。武主席在講話中指出,社重慶市委歷屆領導班子都高度重視老年社員工作,老年社員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他要求,社各級組織要充分認識做好老年社員工作的重要意義;他號召,社各級組織要開拓創新,奮力前進,把老年社員工作提升到更高的水平。武主席的講話為老年社員工作明確了新方向,注入了新活力,讓我倍感振奮和鼓舞,更加堅定了我做好老年社員工作的信心。
2010年迄今,我被社重慶市委聘為理論研究中心理事,積極參加參政黨理論及社史研究活動。崇進步之時務,重傳統之基礎。勤其讀,廣其儲,尋玉璞,辨珷玞。心之所向,宛若登山獵虎,力不能勝,猶當自勉以赴。賴九三之多師,免忘羊于歧路。不敢自云得道,但喜能獲多助。無意談經奪席,只求無愧生徒。無汲汲于功利,猶存九三人赤子之心。
為弘揚民主與科學,為傳承九三精神,我用手中的筆記述九三的人和事,積極撰寫參政黨理論研究論文。先后在《民主與科學》《重慶社訊》《重慶政協報》等刊物上發表各類文章160余篇。其中1篇榮獲九三學社中央《我與九三》征文佳作獎,一篇選編入社中央《社員風采》叢書,《九三學社發展的必由之路》等十數篇論文獲社重慶市委、重慶市政協、重慶市委統戰部各類獎項。其中《九三學社的一致性與多樣性》在九三學社中央第三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論壇上作發言交流,并獲社重慶市委2016年度參政黨理論與社史研究成果一等獎。九三學社是給我政治生命的偉大母親,我的每一次進步,每一項成績,都傾注了母親的心血。她教我立足本職,愛崗敬業;培養我參政議政,履行職責。她用博大精深的胸懷擁抱了我,溫暖了我,陶冶了我,征服了我。給我至高無上的尊嚴,教我謙遜與完美,讓我懂得了人生的價值在于奉獻。感謝社組織對我的信任、鼓勵和培養,讓我日趨成熟,鍛煉成長。使我無愧于九三學社社員的光榮稱號。
斗轉星移,日月遞嬗。歲月的年輪,記錄著我成功的喜悅;風雨歷程上,留下了我艱辛的跋涉。歷經曲折,飽經滄桑,我見證了九三學社與中國共產黨同心同德的光輝歲月,經歷了改革開放帶來民富國強的偉大進步,體會到了一代又一代九三人矢志不渝的追求和理想。我對九三學社和中國共產黨充滿了深厚的歷史情感。九三學社七十五年的發展歷程告訴我們: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九三學社的生命線;堅持弘揚民主與科學精神,是九三學社始終不渝的價值追求。正是這種精神和價值取向,引導我一往直前,鼓舞我攻堅克難。我以無愧的作為踐行著九三人的歷史使命;以嚴謹的作風證明著九三人的高尚和清廉;以堅持不懈的努力取得了無愧于人民、無愧于時代的業績。沒有辜負九三學社組織的培養和期望,體現了九三人的責任擔當。
值此慶祝九三學社創建七十五周年之際,翻開歷史的畫卷,回首走過的路程,我心潮澎湃,豪情滿懷,對九三學社的崇敬熱愛之情更加深切。七十五年,跨越世紀,歷經風浪;七十五年,與時俱進,鑄就輝煌;七十五年,多黨合作的足跡記錄在共和國的史冊上;七十五年,風雨同舟的親情奏響了中國革命的樂章;七十五年,坎坷艱辛,親密感人;七十五年,九三學社肩負參政黨的光榮使命,活躍在中國的政治舞臺上。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雖然我已年逾古稀,兩鬢如霜。可是得益于九三學社的陶冶與涵養,得益于九三人不懈的追求與理想,在我心里依舊燃燒著熾熱的激情,充滿燦爛的陽光。我的生命如晚霞,雖然即將消散卻依然紅艷;我的壯心似夕陽,雖然即將隕落卻依然絢麗。有生之年,我要用飽蘸激情的畫筆描繪人生最美的夕陽,為九三學社增彩添光。
滄海桑田,風云變幻,始終不變的是我對民主與科學的向往與追求,對九三學社的一往深情。我要永懷九三人的歷史使命,不忘九三人的初心,永葆九三人的精神風范。我要用我的心聲表達一名老年社員對九三學社濃濃的情和深深的愛,獻給九三學社創建七十五周年。我愛九三,愛她至高無上的宗旨——民主與科學,簡明而深刻,道盡了人類永遠追求的目標。我愛九三,愛她精英薈萃、團結奮進的集體,更愛學識淵博、品格高尚的九三人。我愛九三,愛她醇醇的學術風,濃濃的書卷氣,諄諄的師友道,淡淡的君子交。九三,無論我走到哪里,都會驕傲的想起你,并深情的呼喚你。用一個個溫暖親切的字,一個個含淚微笑的字,一個個光芒四射無比自豪的字呼喚你:九三——永遠在我心中。
參考文獻
[1] 韓啟德繼往開來砥礪奮進譜寫九三學社歷史新篇章——在慶祝九三學社創建7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代序) 九三學社簡史(2015年修訂版)
[2] 趙艾葉九三緣民主與科學 1995(05)
[3] 吳釩我為是九三人而自豪民主與科學 1995(05)
[4] 高鵬九三之緣民主與科學 1995(04)
[5] 陳榮賢九三精神永遠鼓舞著我民主與科學 1995(6)
[6] 夏惠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九三學社市級組織機關工作案例 2016年版
作者:趙艾葉,中煤科工集團重慶研究院有限公司副譯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