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瘄全國政協委員李學林:讓山水林田湖草的生命和諧共生
【字體:大、中、小】
【顏色:】
瀏覽量:
“河流是生命之源,我走遍云嶺高原,看到大多河谷地帶因農業開發過度,不同程度地破壞了生態環境。這與農業高質量發展要求及生態文明排頭兵建設要求極不相稱,與國家西南生態屏障建設要求相差甚遠。”九三學社云南省委主委、云南省農科院院長李學林委員說。
長期從事農業研究的李學林委員調研發現,目前云南多數河流流域產業以農業為主,但發展方式落后,生態環境保護理念滯后,導致水土流失嚴重、石漠化嚴重,尤其是河谷生態破壞,湖泊流域農田面源污染,對農田土壤造成嚴重的生態性破壞,導致江河湖泊富營養化等水環境生態的惡性循環。
李學林委員認為,過去河湖治理中更多側重于工程技術、治理技術研究與試驗等,缺乏系統性地對產業結構調整、特色產業發掘、綠色產業科學布局與生產生活方式轉變、河湖經濟體系構建等進行科學謀劃。因此,加大支持云南河湖流域治理、推進河湖流域綠色產業革命,是云南生態文明排頭兵建設和作為國家西南生態安全屏障建設的基本保障和關鍵所在。
為此,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李學林委員提交的提案提出六點建議:一是構建高原河湖流域生態經濟產業體系,構建云南省乃至國際合作的重點流域現代化產業體系。二是把大力推動高原河湖流域綠色農業發展擺上優先地位,大力構建有機農業、保護性農業、生態農業和綠色農業等新型農業生產方式和經營方式,創建優質高效農業示范區,提高綠色經濟效益,推進現代化轉型。三是加強高原河湖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修復治理,構建高原地區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綜合施治的治理修復體系和示范樣板。四是推動高原河湖流域生態補償制度實施,建立完善區域性生態保護、生態修復和流域生態補償配套制度,調動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的積極性。五是加大高原河湖流域生態治理與綠色經濟發展的技術研發和推廣。六是建議國家把云南作為河湖經濟發展試點省加以支持。
(本報記者 張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