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瘄全國政協委員張大方:為民代言?說真話、說實話
【字體:大、中、小】
【顏色:】
瀏覽量:
聚焦民情民生、助力鄉村振興、助推改革發展……
過去一年,住湘全國政協委員、湖南省政協副主席、九三學社省委主委張大方踏遍三湘四水,深入調研,聚焦難點,跟蹤熱點,交出了一份份沉甸甸的委員履職答卷。
持續堅持為國企退休高工代言
“今年還是要為國企退休高工發聲。”張大方說,履職就要有執著的精神,踏實的作風。也因為這股子踏實執著勁兒,讓他能追著一個問題多年不放松。
從2008年開始,張大方連續多年提交提案,呼吁提高國企退休高工養老待遇,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關注。2011年,國務院發布國辦函〔2011〕97號文件,其中第八條規定在兩年時間內,將企退休高工和事業單位同類人員的養老金差距縮小到300元以內。2014年10月1日,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在全國實施,實行了企業相同的基本制度模式和政策,取消了“雙軌”制,實現了養老保險制度并軌。
2005年—2013年,雖對國企退休高工進行了連續9年傾斜,但沒有使待遇水平明顯提高。以湖南為例,9年的傾斜金額總計只有1000元,退休高工的待遇水平沒有明顯提高。
根據調研,張大方發現,僅是“制度并軌”而非“待遇并軌”“‘待遇差’的問題仍然沒有得到根本性解決。由于基數遠低于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基數,同比例增長養老金,企業退休職工依然跟不上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增長幅度。”
為推動國企高工待遇差問題的解決,張大方多次召集開座談會,來自全國多個市州的國企退休高工都“遠道而來”,在他辦公室當面溝通。通過調研和大范圍了解情況、傾聽心聲,他把提案做得更實更細。
“他們在艱苦環境中摸爬滾打幾十年,為企業建設和發展貢獻了畢生精力,為國家前九個五年計劃的實施作出了突出貢獻,這些貢獻已轉化形成了今天國家工業基礎和積累,創造的財富和利潤上繳了國庫,為支持國家和企業建設作出了無私奉獻。因此,妥善解決他們的退休待遇,讓他們安度晚年,理應是政府的重要職責。”這也是張大方一直以來堅持為國企退休高工“代言”的原因。
聚焦脫貧攻堅 助力鄉村振興
“決戰脫貧攻堅關鍵之年的號角已吹響。”張大方說,作為一名政協委員必須要盡一份心力。
“基層干部本身待遇偏低,壓力大,有時候自己的孩子、愛人都顧不上,貼錢貼精力,往往還得不到肯定。有的村支書每月拿著1000余元的工資,每天開會、填表……”2018年,張大方在全國政協十三屆常委會第二次會議分組討論會上,為精準扶貧戰線的基層干部說話,引發熱議關注。
中國網政協頻道微信公眾號“政在協商”以此發表了題為《基層干部“含淚”干扶貧 政協常委張大方直陳問題并提建議》一文。因為反映了當前精準扶貧在基層存在的一些共性問題,此文在朋友圈被瘋狂轉載,文章閱讀量10萬+,網友發布的評論高達上千條。人民政協網、九三學社中央網站、團結網等多家官媒也進行了轉載,引發了網友熱議。
2018年10月,中辦印發《關于統籌規范督查檢查考核工作的通知》。2019年3月,中辦印發了《關于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的通知》,并明確今年為“基層減負年”。在張大方看來,這是對他履職“頗為欣慰的禮物”。
2019年5月16日,在韶山舉行的十三屆全國政協京外新任委員學習研討班上,全國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副主任、原副秘書長常榮軍以“把握新時代人民政協的新方位新使命做好新時代人民政協工作”為題作的輔導報告中,講述了兩個案例故事: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籃協主席姚明和全國政協常委、湖南省政協副主席張大方的兩則履職故事。
“說真話,道真言”,其背后正是脫貧攻堅深入的調研與思考。張大方這樣的履職故事還有很多。
2020年全國兩會召開在即,今年張大方關于后扶貧時代鄉村振興方面帶來了《關于扎實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的提案》《關于實現鄉村振興要改革農業院校人才培養機構的提案》。
化危為機 助推改革發展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我相信中國在抗擊疫情、鄉村振興、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一定會取得成功。”張大方信心滿滿。
為進一步推動省政協委員企業復工復產,幫助解決企業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推動中央和省市惠企政策落實落地,助力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從3月下旬開始,張大方就率隊到湖南五新隧道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開源·瀏陽河集團、頂立科技等企業開展大走訪大調研活動,為傾聽企業家的意愿訴求,消除發展瓶頸,引導廣大民營企業提振信心,加快轉型升級、創新發展,進一步推動各項政策落實落細落地。
“員工返崗情況怎么樣”“現在經營情況如何”“目前面臨哪些困難和問題”……每到一處,張大方都要了解情況,摸清困難,問大家相關的需求,對于企業反映的困難和訴求,都進行收集整理,然后再反饋給相關職能部門,并跟蹤推動解決問題。
“這也成為我今年兩會提案最有料的素材。”張大方告訴記者,要想改變現狀,助推經濟社會發展,無非就是掌控好投資、出口、消費“三駕馬車”。
對此,他建議要進一步減費減稅,出臺更多優惠政策,利于企業發展;引導社會資本更多更好更快地參與經濟社會發展;最重要的就是要擴大消費需求,拉動經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