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專刊|全國政協委員王小川:希望AI更多地賦能基層衛生服務行業
【字體:大、中、小】
【顏色:】
瀏覽量:
2019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搜狗公司CEO王小川在接受南都專訪時提到,讓他印象最深刻的人工智能應用是AI合成主播,最期待人工智能與醫療的結合。
今年,王小川將帶著《關于加快制定人工智能行業標準,引導行業健康有序發展》和《關于利用人工智能等技術賦能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提案參加兩會。
5月17日,王小川接受南方都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目前AI合成領域的法律法規、政策標準與發展速度相比較為滯后。而在談及AI與互聯網的結合時,他則更多地分享了AI如何賦能醫療及面臨的挑戰。
加快制定人工智能行業標準
南都:請介紹一下你今年的提案方向。
王小川:提案主要集中在加快制定人工智能行業標準及醫療與人工智能結合等方面。AI主要是談技術發展與規范兼顧。其中,AI合成技術在各領域實現廣泛應用,但不法分子利用合成的音視頻進行詐騙等行為時有發生,而與技術的發展速度和公眾對相關風險的高度關注度相比,行業發展缺乏有效的引導和規則。
同時,今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我們關注到,在導致貧困發生的多個原因中,因病致貧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解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難中之難。按照現在的資源分配,每一個家庭醫生要面對5000個人,這是超負荷的。我們希望AI技術能更多地賦能基層衛生服務行業,比如數字家庭醫生等。
南都:剛提到的AI合成技術存在風險,針對這塊有何建議?
王小川:首先,實施分類監管,依據不同的場景精準施策,比如人臉合成,運用到具體的領域需要有不同的規范。其次,加快制定行業規范和技術標準,建立行業參與者廣泛認同的框架協議,包括技術的風險討論,排除公眾的擔憂,促進行業更快發展。我們呼吁國家和行業在立法、技術標準、技術規范等方面做更多的工作。
期待家用醫療級別的AI硬件
南都:疫情期間,你最看好的科技戰疫的應用是什么?
王小川:最看好的應用是進入各個公共場所里面時的身份識別系統。雖然聽著挺小,但如果是進行信息登記的話,可能會存在所填信息與本人不符等問題,這個身份識別系統背后就是典型的大數據在公共服務領域的應用,從這一點可以看到的是政府在社會治理上對信息技術的采用。
南都:接下來,你還期待哪些科技創新成果在醫療方面的應用?
王小川:比較期待家用醫療級別的AI硬件,能更好地幫助患者收集醫療數據,比如血糖血氧,給醫生提供診斷的依據;第二是家庭醫生人工智能機器人,因為現在中國全科醫生的數量、家庭醫生的數量有瓶頸,因此AI在健康咨詢、分診轉診等方面的賦能可以起到補充。
AI能力需與領域知識充分融合
南都:AI目前發展到什么階段?
王小川:阿爾法狗給全民做了一次AI的科普,投資涌入之后,市場期望過高,現在到了AI期待值的衰退期,進入到真真實實的AI賦能中,隨著互聯網的深入發展,信息化的高度使用及產業互聯網的進行,都會使得AI逐步賦能行業,提高效率,提升消費者的體驗。
南都:AI技術如何給想做互聯網醫療的IT企業賦能呢?
王小川:做搜索公司最重要的就是在信息當中產生收集和計算的能力,我們將這一通用的能力拓展至專業的醫療領域,此前推出“搜狗明醫”,把問答聚焦在醫療領域;近期推出營養助手,利用AI進行個性化定制;其次,家用級別的智能硬件也是AI賦能后拓展的新場景,今年會推出個人便攜的AI硬件;最后則是數字家庭醫生,相關硬件做信息采集,比如血氧等生理指標,與軟件進行聯動,為用戶提供與醫療健康咨詢,同時在后面能跟社區、三甲醫院等進行連接。
南都:AI與醫療結合最大的挑戰是什么?
王小川:現階段AI進入醫療領域核心需要的是領域知識,因為如果不在該領域有充分學習的話,AI能力發展很慢,所以一方面希望能和醫生群體之間建立更好的互動,另一方面,希望醫療體系能建立信任關系,讓機器能承擔部分作用,比如數字化家庭醫生或者幫助家庭醫生承擔數字化工作。
南都:隨著AI技術的優化,精準的個性化推薦被廣泛使用,你認為怎樣才能在用戶體驗和隱私保護中取得平衡?
王小川:用戶與企業間存在信任契約,在用戶同意的情況下,企業通過對用戶的個性化數據分析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在企業端則需要防止用戶數據的泄露,在合法的情況下只收集必要的數據,也要對數據存儲有必要的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