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專刊|全國政協委員王曉萍;擔負起這份沉甸甸的責任
【字體:大、中、小】
【顏色:】
瀏覽量:
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社陜西省委副主委、社西安市委主委王曉萍接受了多家主流媒體的“云訪談”,在全國兩會上發出了“九三聲音”,為人民群眾的所憂所盼建真言、謀良策、出實招,努力交出令人民滿意的履職答卷。
建言資政凝聚共識是委員的履職責任
5月21日,在省政協辦公廳的組織下,出席會議的住陜全國政協委員在北京駐地,通過遠程視頻連線的方式,接受了陜西多家主流媒體記者的采訪。其中,王曉萍圍繞“為國履職、為民盡責”接受了各界導報記者的采訪。
王曉萍認為,汪洋主席所作的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 “亮點多、大事多、創新多”,“尤其是去年9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中央政協工作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高度評價人民政協70年的歷史貢獻,精辟論述新時代人民政協工作的使命任務、根本要求、著力重點,為新時代人民政協事業發展把航定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對我們委員來說,肩上的責任更重了” 。
王曉萍說,“建言資政、凝聚共識是委員的履職責任。作為一名全國政協委員,我將更好地履行委員職責,關注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社會問題,以問題為導向,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最終推動問題的切實解決。同時,我還要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身邊的人,聚集和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把共識凝聚到黨和國家大政方針上來”。
青少年“抑郁癥”并不遙遠
5月22日,王曉萍就“青少年心理健康”接受三秦都市報采訪。她發現,近些年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總體上有下滑的趨勢,目前基本各學校建有心理咨詢室,并配備了較專業的設備,但多數學校只是為了評估需要而建設,很少使用。王曉萍認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與效果要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在目標和導向上,正在從問題矯正向心理發展導向轉變,由教育模式向服務模式轉變。
針對這一問題,她建議:要真正認識到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在人才培養中的重要價值。規范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職稱評聘、崗位設置、工作量計算等相關制度,制定有針對性的績效考核方案,并明確薪酬與績效考核的關系以及職稱晉升的途徑。要盡快建立學校心理健康監測評估體系,把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教育督導和學校考核范圍。
夯實人才隊伍 提升社區治理能力
5月23日,各界導報記者就王曉萍向大會提交的《關于加強社區隊伍建設,提高社會應急能力的建議》進行了采訪。
社區工作專業人才如何招得進、留得住?針對這一問題王曉萍開展了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她了解到,社區專職工作者、協理人員、公益性崗位及志愿者,工資收入遠低于當地城鎮居民人均收入水平,扣除“五險一金”后接近最低工資標準。尤其是社區專職工作者,他們通過政府招考上崗,大多是有學歷、有理想的年輕人,卻往往因為收入低、前景不明朗、社會認同度不高等原因,離開“夢開始的地方”。
對此,王曉萍今年提交了《關于加強社區隊伍建設,提高社會應急能力的建議》,呼吁政府加大投入,制定社區專職、兼職工作者待遇標準,建立健全教育培訓制度,對取得相應職業資格的社區專職工作者給予政策和待遇傾斜,進一步提高社區工作專業化水平;完善考評晉升機制,建立社區優秀工作者人才庫,在公務員、事業單位招考中保留一定比例優先招錄符合條件的社區工作者;充分利用網格化、信息化等管理手段實施便民措施,進一步為社區工作者賦能減負,讓他們能夠精力集中為居民解決實際問題。
社區是社會的“細胞”,“細胞”活則全身活。王曉萍說,結合此次社區抗“疫”經驗,還應建立應急狀態下社區工作的規范和標準,將社區工作納入社會應對重大危機事件保障體系,加快推進社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