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專刊|九三學社中央提案選登十五:關于推動中小學科技素養教育升級的提案
【字體:大、中、小】
【顏色:】
瀏覽量:
以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基因編輯、石墨烯、蛋白工程等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正以席卷的態勢在全球展開。科技素養是學習、創新和使用科學技術的素養,具備前衛、深入而全面的科技素養是對全體社會成員重要的要求,因而在中小學開展新式的科技素養教育是急迫的需求。當前,中小學科技素養教育體系主要由國家科學課程與學校自主設置的相關科學課程、實踐活動共同構成,在內容上以科學知識與方法為核心內容,兼容了小規模的技術、工程和STS(科學、技術與社會)領域內容。但當前中小學科技素養教育還存在以下問題。
一、把技術工程內容作為科學課程的一部分,并設置在學生綜合實踐活動中,降低了技術工程的地位,也減少了其專業性和深度。今天,技術工程已深刻改變人類社會,但在現行課程體系中,卻被定位為科學知識的應用部分,其重要性明顯被低估。
二、現行的科學課程只選擇了科技內容體系的一小部分內容,并以相對割裂的板塊形式予以呈現,沒有展現出科技內容各板塊之間的歷史聯系,對科學知識的灌輸、對各種科學結論的解釋,大于對學生科學思維方法的培養。
三、現行的科學課程沒有反映出前沿和變化,20世紀中期之后對科學理解的重大變化以及不少重要科技成果未得到普遍體現。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無人駕駛、基因編輯等一系列前沿科技成果,還沒有普遍出現在中小學教育體系中。
四、現行的科學教育體系沒有充分體現為幸福生活做準備的理念。科技素養教育經常被狹義地理解為培養創新科研能力的素養,而不是理解和應用科學的素養。但對于很多今后不從事科研的學生來說,應用科學從而服務生活才是科學課程的主導方向,也是今后科學課程應考慮的重要問題。
五、中小學科技素養教育的實施條件和資源匱乏,師資薄弱,教師專業水平較低,物質資源和條件不足,新科技素養教育理念與方法的研修和培訓還比較少,缺少考試之外的評價方法。
為此,建議:
一是頒布和實施國家新科技革命時代的中小學科技素養教育行動計劃。通過該計劃,明確中小學科技素養教育的新形勢、新使命、新目標、新內容、新途徑,系統籌劃和安排與之相配套的保障條件和落實措施。
二是建設體現科技前沿發展的教育課程體系。明確以培養和提高中小學生對科學技術的學習、創新和使用素養為核心課程目標。進一步推進科學技術方面的中小學階段國家課程改革,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開發適應自身資源和條件的地方性科技素養教育課程。課程應特別強調更好駕馭科技,為人生意義和人生價值服務的理念,充分吸納前沿性科技成果,體現未來眼光。
三是在全國范圍內開發和建設一批新科技素養教育基地。與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類似,國家可以充分利用新科技研發資源,在已有的科普教育基地之上,通過遴選和深入建設的思路開發一批各類新科技校外教育基地,發揮觀摩展示、實踐訓練以及合作開發的立體功能,以此配合高端前沿的新科技素養教育課程的開發與實施。
四是以“SI-G-S”理念為指導,鼓勵建設一批中小學新科技素養教育聯盟。在“SI-G-S”理念中,科技機構(SI)發揮智力優勢提供咨詢指導,政府(G)負責牽線、資源提供和監督,學校(S)負責具體科技素養教育的執行。這里的學校(S)是復數,是相互合作、支持和共享的共同體,在政府的服務和監督下共同接受科技機構的咨詢指導來開展創新的科技素養教育工作。(擬提交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