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九三學社中央常委,九三學社中央社會服務部部長徐國權
普恵金融是國家幫扶小微企業健康發展,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助推經濟發展方式轉型升級,推動金融業高質量發展,增進社會公平、促進社會和諧的一項重要政策,是實現“六穩”“六保”的一項重大舉措。小微企業扎根基層,是經濟建設體系和社會保障的基礎層,服務于千家萬戶。為了使普惠金融政策能扎實有效地幫扶于小微企業,切實解決生產經營中現金流困難的問題,我們必須嚴防普惠金融資金出現脫實就虛的現象,以避免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發生。
一、存在的問題
1.當前普惠金融的貸款制度存在著缺陷。一年一貸,同時缺乏對貸款資金使用的有效監管手段,極易導致大量普惠金融資金由實體經濟流向消費領域、房地產和虛擬經濟領域,使普惠金融資金無法真正實現幫扶小微企業、農民、城鎮低收入人群和殘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體之目的,同時又有可能發生大量貸款逾期現象,引發系統性的金融風險,給銀行、國家造成重大損失。
2.當前小微企業融資環境還不理想。由于小微企業多且雜,銀行等金融機構也存在放貸成本高、效率低下、盈利能力弱等情況,而國家有關政策規定,亦遲遲得不到有效執行,或者有走過場現象,因此,在最后一公里,資金往往很難到位。
具體表現為:(1)融資渠道不暢。表現在做普惠金融的機構相對較少,而且缺少主動性和積極性,有應付行事的狀況。
(2)融資成本較高。往往體現不了政策優惠的初衷,存在增加小微企業的利息負擔的現象。
(3)放貸效率低。小微企業急需資金的時候,常常得不到及時的貸款,一旦上級下達指標任務后,又發生盲目放貸現象。
(4)對急需資金周轉的小微企業,往往得不到特事特辦,很難真正幫小微企業渡過難關。
二、解決問題的思路
改變現有普惠金融的貸款模式,讓普惠金融精準服務于產業鏈、供應鏈等各關鍵節點上的融資需求,使普惠金融與產業鏈、供應鏈高度融合,形成產融相結合的產業鏈、供應鏈新業態與新模式,以實現普惠金融貸款模式的轉型升級。
三、建議
1.積極鼓勵各商業銀行與專業供應鏈金融服務企業深度合作,把普惠金融資金以供應鏈金融貸款的形式精準服務于小微企業。在供應鏈金融貸款中,銀行與供應鏈金融服務企業各行其責,銀行主要負責提供資金,供應鏈金融服務企業側重負責資金使用場景的設計、服務,把貸款資金與供應鏈、產業鏈深度融合,確保資金使用在真實的交易場景,同時又確保資金的使用安全,保證國家普惠金融政策的有效落實。
2.建立普惠金融的監督管理機制。對普惠金融機構實行考核評估,統籌推進、安排部署普惠金融的創新發展。打造由各級政府主導的地方供應鏈金融服務中心,把銀行的普惠金融資金和各地供應鏈金融服務中心有效結合,并管住資金使用方向。即銀行負責提供普惠金融資金,實行差別化準入標準,擴大扺押品外延,創新發展信用貸款,運用互聯網金融,周到快捷方便地為小微企業融資,借助互聯網大數據和云計算等方式,確保普惠金融的高效運作,圍繞小微企業的全生命周期,打造線上金融產品體系建設。供應鏈金融服務中心負責評估普惠金融資金的使用,把普惠金融資金以供應鏈金融的形式精準服務于小微企業等,降低金融風險,提升普惠金融資金的使用效率。
責任編輯:肖家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