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專刊】葛均波:及時制止附屬醫院“圈地式”掛牌
【字體:大、中、小】
【顏色:】
瀏覽量:
今年“兩會”,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中央常委、社上海市委副主委,中科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葛均波共提交了8篇提案,涉及醫療人才培養機制、中國醫療衛生話語權、醫療后備隊制度等議題,其中警惕跑馬圈地式掛牌附屬醫院引起頗多關注。
制止跑馬圈地式掛牌附屬醫院
“近年來,高校和醫院為提升各自在行業上的聲譽,開始盲目地圈地掛牌——部分醫院不按規定進行審批,違規自主加掛大學附屬醫院的牌子;部分高校盲目擴張管轄,以至于一所醫院同時成為多家高校附屬醫院現象普遍,某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多達50多家。” 葛均波在提案中呼吁,及時制止急功近利跑馬圈地式地掛牌附屬醫院。
葛均波指出,作為高校,醫科發展能力是大學關鍵發展因素之一,而醫科的發展既要著重于理論的學習,也要擅長臨床實踐,通過掛牌附屬醫院,增加與醫院的合作、借助醫院的支持,是必要的發展出路。與此同時,醫院尋求發展和提升必須提升基礎科研實力,借助高等院校的“智力支持”至關重要,在醫院的等級評審中,是否是“教學基地”是重要考核指標,醫院要想快速發展,必須醫教研協同進步。
但他發現,掛牌附屬醫院存在諸多問題:
醫院對“附屬”沒有正確認知,高校對掛牌附屬醫院分工不明確;
對附屬醫院資格的審查過于寬松,高校沒有針對各個附屬醫院的特長和優勢進行資源分配和分工,難以促進各個附屬醫院的良性發展;
高校掛牌附屬醫院只重圈地、唯數量論,如某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多達50多家。對于醫學高校來說,盲目擴張掛牌,會導致品牌資源過度稀釋,含金量打折扣;
高校對醫院掛牌成為附屬醫院后的質控和管理不力。
“長此以往,我國的醫學教育水平和醫療水平都將受到極大沖擊。”
葛均波委員建議,掛牌醫院職責需明確、掛牌醫院資格把關要嚴格,明確醫院與高校間是被領導關系還是合作關系。高校應對附屬醫院做出明確的工作認定和區分。“應嚴格執行附屬醫院審定機制,建立全國、全省兩個層次的審定工作委員會(組),制定完整的審核章程,教育部直屬院校執行全國審定,省屬高校及醫院執行全省審定、國家復核。審定工作委員會(組)負責臨床教學基地的領導管理工作,指導協調附屬醫院、教學醫院和實習醫院的發展建設等。”
建議控制掛牌醫院數量,堅決消除唯數量論思想。“原則上一所醫院只能被認定為一所醫學本科高等院校的附屬醫院;可結合臨床教學資源現狀,合理確定與醫學本科高等院校合作創建教學醫院、實習醫院的數量。管理部門應明確要求高校根據招生、教學、實習規劃制定合理的附屬醫院數量,經審核后方能按照規定數量認定醫院成為附屬醫院。”葛均波委員表示,既往附屬醫院數量超額的高校應據實上報附屬醫院信息,并按照醫院實際承擔工作給予掛牌的調整。
建議附屬醫院掛牌之后,高校要嚴格根據要求對附屬醫院進行質量控制,保證醫院的高水平的教學質量、保障醫學生有充足的臨床教學資源。以3或5年為一周期進行再審核。凡再審核不合格的附屬醫院(教學醫院/實習醫院),責令限期整改;整改后經復審仍不合格者,取消附屬醫院(教學醫院/實習醫院)基地資格。
(江躍中、方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