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專刊】張玉清:“交郵融合”讓農村物流成本減半!
【字體:大、中、小】
【顏色:】
瀏覽量:
人才培養和鄉村振興是全國政協委員張玉清多年來建言資政的重點關切。今年他繼續關注這些話題,在全國兩會的平臺建議推廣“交郵融合”模式,實現農村電商進村到戶;同時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強化定向委培,為鄉村培養留得下的人才,有效助力鄉村振興。
“脫貧攻堅取得了決定性成果,要確保脫貧后不返貧,要靠產業支撐。”過去一年,張玉清走訪了江西宜春、萍鄉、上饒等地,尤其到各地農村與農戶交流。他認為利用城鄉交通資源,與郵政、快遞企業合作的“交郵融合”模式,與電商和產業資源結合,可以實現鄉村產業興旺,是興民富農的有效路徑。
1“交郵融合”讓農村物流成本降低50%,提供大量就業崗位
實現鄉村振興,推進電商和快遞進農村,就要完善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然而現實中,構建農村物流體系成本很高。
“推動快遞和電商進村,要特別重視‘降成本’,讓企業有利潤,才有可操作性。”張玉清強調,降成本的關鍵在資源整合:“比如城鄉貨運、客運公交與郵政、快遞企業整合,快遞企業之間進行共配等,讓快遞進村成為可能。”
張玉清發現,江西通過“交郵融合”等模式,已經取得“快遞進村”的重大進展——2018年以來,江西省新余市分宜縣圓通、申通、中通等5家快遞企業,分宜縣郵政分公司,江西慧馳公司三方合作,通過集中分揀、統一運輸、統一經營、統一收件、統一投遞降本增效,讓農村群眾足不出村就可以收到快遞,當地農特產品也可以發往全國。如今,由廣東發往分宜縣的快遞,最快3天就能到達。
作為全國政協委員,張玉清不僅多次實地調研,還派出新余學院精英團隊,設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與企業開展全面合作,為分宜縣開發了地方特色農產品交易平臺的APP,并派出專業技術團隊幫農戶通過APP進行網上銷售,讓交易平臺延伸到偏遠農村和農戶中去。
分宜縣“城鄉公交+物流電商+共同配送”的模式,整合公交、物流、郵政快遞、電商資源,共享站場資源、運力資源,極大節約了設備、能源、人力等成本,使得物流成本降幅達到50%以上。
更重要的是,分宜縣的模式增加了大量配送、倉儲管理等崗位,該縣直接從業人員近500人,間接從業人員超過1000人。此外,還培植了服務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新業態,比如 “公交+快遞+電商+鄉村振興+居家養老”,實現交通、電商與養老等產業協同發展,并提供個性化增值服務。
2農村電商“進村到戶”要關注“四進”
分宜縣的“交郵融合”模式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去年6月,該縣“城鄉公交+物流電商+共同配送”項目成為交通運輸部首批農村物流服務品牌。
目前,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交郵融合”正在全國高效有序推進,然而這種模式持續發展還面臨用地、融資難,社會效益突出與企業運營效益過低的矛盾等困難。
因此,張玉清建議,出臺相關扶持政策,給予農產品上行物流費用補貼;引導客、貨、郵并站并網,支持項目基礎建設規劃與用地;制定建設農村服務站點、人員培訓等資金扶持與獎勵管理辦法;規范農村客運車輛可搭載郵件快件的標準,并予以政策資金支持。此外,各主要快遞企業開放信息推送操作接口,為“交郵融合”提供支撐。
“交郵融合”降低農村物流成本,要實現鄉村產業興旺,還要推動農村電商“進村到戶”。張玉清特別解釋,農村電商“進村到戶”關鍵是“四進”:一是“道路進”,建議交通部根據“十四五”規劃的安排,推動農村公路連片成網并向進村入戶傾斜;二是“信號進”,工信部、鐵塔公司和三大運營商應推動農村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三是“平臺進”,推動特色農產品電商交易平臺走進農村;四是“服務進”,在農村設立服務站點,并通過資源整合實現規模效應,讓偏遠地區農戶即使不會使用智能手機和互聯網,也能通過電商賣東西,建議地方政府特別是村委會出臺細則進行規范,并由專人分管。
3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為鄉村振興留住人才
“所有政策歸根到底都要人來落實,但當前農村不僅缺乏致富帶頭人、村級組織帶頭人,而且現有體制和待遇留不住人。”作為教育界別的委員,張玉清認為關鍵要發揮高校能力,為農村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
張玉清建議地方政府和中職、高職、本科等院校聯合,培養留得住的人才。一方面,要加快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職業教育是與鄉村振興最直接相關的教育,和產業發展、經濟社會發展關系最密切。”張玉清今年還提交了關于推進職業本科建設,根治職業教育“腸梗阻”的建議。他認為可以通過擴大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面、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健全“產教融合”制度保障、進一步完善職業教育“進與出”制度、改革普通“專升本”考試等方式,培養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
另一方面,要強化定向委培,借助涉農院校教學資源,定向委培一批熱愛農業、扎根農村基層、具備農村區域發展、農業技術推廣、農村經營管理的實用型、復合型人才,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資源。(黃橋茜 范志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