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盛瑜:建議實施西部民族地區碩士學位點“補白工程”
【字體:大、中、小】
【顏色:】
瀏覽量:
今年,全國政協委員、四川西昌學院院長、九三學社成都市委社員賀盛瑜擬向大會提交一份關于加大對西部民族地區高校專業碩士學位授權支持的提案。
“脫貧攻堅以后要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就要推動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解決好西部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問題,必須以各類人才作為支撐。”賀盛瑜說道:“而民族地區引進人才難,留住人才就更難。”
據賀盛瑜介紹,西部民族地區由于受自然、區位等條件制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往往相對落后,引進和留住高層次人才更加困難。她以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現狀為例,在涼山州專業技術人員中,研究生以上學歷不足1%,遠遠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近三年,該自治州引進的研究生以上學歷人員流失比例高達52.5%。
同時,賀盛瑜還提到,當前全國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大多地處中心城市,培養出的碩、博士等很難成為西部民族地區“下得去、留得住、用得著、干得好”高層次人才。“西部民族地區學位授予單位嚴重匱乏,如四川全省民族地區迄今沒有一個研究生培養單位,當地多數高校只能為當地培養本、專科層次的人才,高層次人才培養能力嚴重不足。”
“所以我建議必須要培養本土的人才。”賀盛瑜表示,本土的人才就是利用本土高校培養民族地區經濟產業發展需要的本土人才,特別是高質量發展所需人才,這樣才能使脫貧攻堅成果能夠鞏固,實現鄉村振興目標。
她建議,應給予西部民族地區碩士學位授權單位指標單列,教育部在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名額分配時,針對西部民族地區單列劃分碩士學位授予單位的名額,由西部民族地區高校之間內部競爭;修訂《博士碩士學位授權審核辦法》,在西部民族地區高校難以實現單位整體條件達標的情況下,重點考核相關專業碩士學位點的條件。
她還建議加大對西部民族地區高校碩士授權建設的政策支持,在西部地區高校條件下降20%的基礎上對地處西部民族地區的高校再降20%或者建立分類評價機制;建立碩博授權高校對民族地區碩士授權建設高校的幫扶機制,將對口幫扶學校柔性引進的兼職教師納入專任教師系列;制定優惠政策,實施“民族地區高校高層次人才引留工程”。
此外,賀盛瑜建議實施西部民族地區碩士學位點“補白工程”,試點實施專業碩士學位點“補白工程”(意指填補西部民族地區研究生教育缺失的空白),以優化學位點區域布局、形成高等教育發展的新格局,提升西部民族地區高校辦學層次和本土人才培養能力,為西部民族地區培養“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本土型高層次人才。